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桑臣、桑黄菇、桑上寄生、树鸡、桑黄菰、梅树菌
功效作用: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
归经:肝经、肾经
药性:寒
药味:苦
毒性:无毒
见《中药大辞典》。基原是多孔菌科针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学名:phellinus igniarius (L. ex Fr.) Quel.又名:火木层孔菌。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长分布: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桑黄的功效与作用:
- 止血活血:桑黄具有止血活血的功效,对于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有很好的疗效。
- 化饮:桑黄微苦、寒,对于热饮痈肺有一定的作用,适用于癖饮等症状。
- 止泻:桑黄微苦、寒,无毒,可以排毒、和胃止泻,对于脾虚泄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保护肝脏:桑黄能够有效降低氯化碳导致的肝损伤,降低肝纤维化时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血清胶原成分含量,减少血清中的活性氧自由基,抑制纤维增生,阻止肝纤维化。
- 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桑黄可增强人外周围单个核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并且随着桑黄浓度的升高而促进效应增强,说明桑黄具有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于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有很好的疗效。
- 抑制肿瘤:桑黄中的多糖成分对于抑制肉瘤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桑黄对于抑制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所以,尽管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即使长期大剂量服用,也无任何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每日懂一味中药——桑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