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补气药——黄芪

超能补气药——黄芪

倪丽茹 2024-11-20 花茶养生 950 次浏览 0个评论

《黄帝内经》曾言:“百病皆生于气。”人的生命活动无不与气息相关,且气之消耗亦无可避免。那么,当气虚之时,该如何应对?此时,不妨试试那超能补气药——黄芪。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亦对其青睐有加。苏东坡,这位兼通文学与养生之道的北宋大文豪,曾作诗赞颂黄芪,曰:“黄芪煮粥荐春盘”。胡适,这位近代史上的文化巨匠,亦与黄芪结下不解之缘。在其执教期间,因倍感乏力困倦、口舌干燥,后经老中医指点,服用黄芪泡水,症状得以缓解,故大力推崇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时节,采挖其根,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以供生用或蜜炙。

【药性】黄芪性甘,微温。

【归经】黄芪归于脾、肺两经。

【功效】黄芪可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歌诀】黄芪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敛疮。

【临床应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中有多方面的应用。

  1. 脾气虚证:黄芪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黄芪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黄芪还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黄芪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黄芪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

  2. 肺气虚证:黄芪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 气虚自汗: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黄芪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

  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黄芪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黄芪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黄芪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黄芪补气以行血。

【用法用量】黄芪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古籍摘要】

1.《本草汇言》曾言:“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

2.《医学衷中参西录》云:“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推荐阅读:

救急手册:被蜜蜂蛰了怎么办?

经络养生防疾病,简单有效不花钱

平台提示:本平台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为您提供权威健康养生内容。请订阅并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超能补气药——黄芪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