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同点
1.1 清热泻火药分为清气分实热和清热燥药两类。多数药物具有辛味和寒性,多归肺和膀胱经。 1.2 这类药物一般具有苦降泻火、燥湿热的功效。常用于湿热蕴结、火热亢盛证,亦可用于阴虚火旺、消渴、口舌生疮、小便短涩、丹毒、火疮、瘰疠等。
2.不同点
2.1 清热泻火作用,以石膏、知母最强;栀子、淡竹叶、芦根次之,天花粉最弱。清热燥湿作用,以黄芩、黄连、黄柏最强,胆草次之,苦参最弱。 2.2 石膏擅长清肺胃实热,常用于治疗温病;知母苦寒,泻火侧重于清润,常作为泻火药辅助品;栀子善清三焦郁火而兼凉血止血之功,对于热伤阳络而致吐血者尤为适用;淡竹叶甘寒,长于清上焦气分邪热,适用于温热病烦燥口渴;芦根性寒多液,清热而不伤胃,常作为泻火药辅助品;天花粉苦甘并济,清热生津为其所长。黄芩擅长清肺火,行表解肌热,侧重于上焦;黄连清热燥湿,偏于中焦,以清心胃火见长;黄柏主沉降,善清下焦湿热,滋阴降火;龙胆草性主守而行于内,善清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与黄柏相似,其力稍逊,并能杀虫祛风。 2.3 在清热泻火药中,石膏、知母、栀子均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然而,石膏体重气薄,为大辛大寒之品,能走内达外,开上泻中,上清肺热,中泻胃火,外解肌热,以治壮热烦渴为主;知母质柔性润,味甘寒,走上彻下,清金泻火,润燥滋阴,多用于燥热伤阴之证。石膏长于清降,而知母侧重润燥,两者相须为用,取效卓著。栀子体轻气厚,性味苦寒,能行三焦,达内外,善泻三焦之火而除烦,外解肌肤之郁热,内泻湿热之壅滞,善治湿热蕴结之证,有清泄、解郁、除烦之功。黄芩、黄连、黄柏同属苦寒燥湿之品,但黄芩气薄味苦,走表达里,彻上达下,能解肌热而除郁,清肺热而肃金,泻湿热以厚肠,主要侧重于清泻,常用于肺热咳喘,湿热痢疾之证;黄连至苦极寒,清上泻下,能清泄心胃之实火,燥胃肠积滞之湿热,主治中上焦,侧重于燥泻,常用以治心火炽盛,和胃肠湿热壅滞之证;黄柏苦寒,性主沉降,能走能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而复阴,泻肾中之阴火而坚阴,取其以泻为补之意,但侧重走下,燥湿为主,对于湿热下注所致之证较为适宜。
图注: 图中展示了多种清热泻火药物的作用与功效,通过不同颜色和线条的区分,清晰呈现了各药物的独特性和相互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药师释药——清热泻火药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