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内容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阿姨最近发现自己的肠胃总有些不舒服,有时候吃完饭肚子胀得厉害,还隐隐作痛。起初她以为是天气变化或食物不对劲,就没太放在心上。然而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不仅没好转,排便时还开始出现鲜红的血丝。一天,李阿姨在邻居张大爷家串门时随口提了这些症状。张大爷听了,立刻皱起眉头,说:“这可不能大意!我去年也是这样,最后去医院一查,医生建议做肠镜,还真查出了问题。你这些情况听着像是肠道出了毛病,真的该好好查查了。”
李阿姨一听,有点犹豫:做肠镜会不会很麻烦?真的有必要吗?你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反复腹痛、便血,或是排便习惯的改变?这些信号,真的能忽视吗?
肠镜是什么?
肠镜的外形是一根细长的软管,前端有一颗小摄像头,连接到显示器上,医生通过屏幕就能清晰看到肠道内的情况。它不仅能“看”,还能“动手”。如果发现问题,比如可疑的息肉,可以直接通过肠镜取样做检查,甚至当场切除,省去了额外的手术麻烦。
很多人一听到肠镜,就联想到“痛”“不舒服”“尴尬”,但这些其实是误解。随着技术进步,现在的肠镜检查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令人害怕的体验了。做肠镜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情况推荐无痛检查,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整个过程,醒来几乎没什么感觉。肠镜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精准性。
肠镜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提前预防疾病。很多肠癌患者在早期只是肠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息肉,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这些息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几年后就会演变成恶性肿瘤。肠镜检查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长期腹痛、便血、腹泻,或者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说,特别是有肠癌风险因素的人,定期做肠镜更是一种主动保护健康的方式。
别忽视这三种“警告信号”!
很多人觉得腹痛、便血、腹泻不过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吃点药、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可能是肠道在发出的警告信号,提醒你身体可能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 腹痛
很多人会觉得肚子痛无非就是吃坏了东西或者胃胀气。但肠道的腹痛如果持续时间长,或者出现了规律性的疼痛,就要提高警惕了。比如肠道的慢性炎症、息肉,甚至一些早期的肿瘤,都会通过腹痛表现出来。
- 便血
很多人看到便血的第一反应是痔疮,确实,痔疮是便血的常见原因,但这并不代表便血一定是痔疮引起的。如果大便中混有暗红色甚至黑色的血液,而不是鲜红的滴血,就可能和肠道内的出血性病变有关。
- 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和感染有关,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或者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而慢性腹泻则复杂得多,可能和肠道炎症、功能性肠病,甚至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关。特别是腹泻中带有脓液、血液或粘液,或者伴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时,情况就更加严重。
这些症状单独出现可能不一定严重,但如果两种或三种同时出现,就非常值得警惕了。当身体给你发出这些“求救信号”时,不要自己诊断或者盲目用药,及时去医院检查,特别是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明确病因。
为什么这些疾病都绕不开肠镜?
肠镜是查肠道问题的“王牌选手”,很多疾病都离不开它的帮助,不是因为医生喜欢推荐,而是它真的“很能干”。很多肠道疾病如果只靠症状判断,就像隔着门猜房间里有什么,很难准确。肠镜能直接“进去看看”,让问题无所遁形。
- 炎症性肠病
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者的症状都很相似,都会引起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但病因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 息肉和肿瘤
息肉是肠道里的“小不点”,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症状,但它可能一步步发展成肠癌。很多肠癌患者一开始就是小息肉,几年不管就变成了威胁生命的“杀手”。
- 感染性肠病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问题等等,可能引发肠道炎症、腹泻甚至出血。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感染引起的肠道病变,比如黏膜的红肿、溃疡或者脆弱的血管,让医生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
有些疾病喜欢“藏起来”,比如慢性出血或者肠道溃疡,没有明显的疼痛或者其他不适,但长时间可能导致贫血、体重下降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肠镜能发现这些“沉默”的疾病,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很多病人就是在做体检时发现问题,回头才发现自己早有症状但没在意。
不做肠镜?这些后果让你无法承受
很多人对肠镜心存抗拒,觉得麻烦、不舒服,甚至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想着能拖就拖。可是有些病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大问题。肠道的病症有时候很狡猾,早期往往没什么明显的表现,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去检查,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 息肉是最常见的例子
刚开始只是肠道里长了一个小突起,不痛不痒,很多人完全察觉不到。但这些小小的息肉并不是“无害”的,部分息肉会随着时间慢慢恶化,甚至变成肠癌。
- 肠癌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威胁
数据显示,早期肠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问题在于,很多肠癌早期是“沉默”的,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症状出现,比如腹痛、便血,甚至肠梗阻,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
- 慢性炎症性肠病也是很多人忽略的隐患
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如果不通过肠镜及时诊断和干预,这些疾病可能会长期影响肠道功能,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比如肠穿孔、肠狭窄、甚至肠道癌变。
肠镜不仅是为了查病,更是为了预防病。有时候一次检查不仅能解除身体的隐患,还能避免未来的巨大麻烦。不要让对肠镜的抗拒和害怕,成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对身体的信号一定要重视,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那时候的后果真的让人承受不起。所以肠镜并不是一场“酷刑”,而是一位友善的健康侦探,它帮你找到肠道里的“小恶作剧者”,甚至可能拯救你的生命。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肠镜?医生提醒:出现这3种症状,一定要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