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后期,在养不在治

肝病后期,在养不在治

杭秋华 2024-11-28 职场养生 824 次浏览 0个评论

不久前,一位曾患重症肝炎的老病人前来复查。记得他入院时肝衰竭,病情严重。经过我的多次发文讲述中医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他出院一个月后回来复查,结果显示黄疸、凝血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正气也在逐渐恢复,整体的精神状态与疾病状态均有所改善。令人注意的是,除了抗病毒药物外,其他药物他基本都已停用,包括中药。起初,我本想为他开具中药进行调理,但患者似乎对服药产生了些许厌倦。因此,我拟了一个用西洋参、茵陈、石上柏、赶黄草、海金沙煎水代茶饮的方子,但因药房缺药,最终未能开具。

慢加急肝衰的病程漫长,2-3个月的治疗是基本的,而彻底恢复至少需要半年以上。长时间打针吃药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事实上,之前有类似的例子,当肝衰恢复期黄疸降至100以下后,继续打针吃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出院后的恢复效果更佳。指标会改善,人的精神状态、症状也会好转。

关键的是,出院后,个人的心情和精神压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在中医中,肝主情志,因此,情志因素也是最伤肝的。保持心情的舒畅,是肝病恢复的最佳治疗。此外,饮食、睡眠等生活方面,回家后也会有所改善。

对于许多肝硬化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或重肝恢复后期的病人来说,肝病属于慢性病。此时的治疗,与急性期应有所不同,重点在于“养”而非“调”。《黄帝内经》中的教导“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对现今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在重肝初起、黄疸迅速加深时,需采取急性病的治疗方式,大毒治病以控制病情。而在恢复期,应护肝健脾、顾护正气,采取“食养尽之”的策略。

黄疸指标固然重要,但单纯追求指标正常并不足够。许多病人为了指标正常而过度用药,不仅浪费了钱财,还可能因病致贫。更何况,对于许多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因害怕就医而不敢得病。

作为一名中医,我认为对慢性病的维稳,比追求指标正常更有意义。与病共存、与病和解,是病人和医师都需要学习的内容。治疗急性病时,要迅速控制症状,抢救生命;而对于慢性病,要学会调养生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个已经受损的肝脏来说,追求所有肝功能指标完全正常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度用药,尤其是长期输液,损害的是人体正气,而指标的改善却微乎其微。因此,学会接受现实,也是病人需要学会的事情。

在慢性病例中,减轻过度用药,用调养的方式将病人的指标维持在一定状态,避免急性加重和意外事故的死亡风险,是值得追求和学习的。当然,这需要专业的评估,根据疾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醒人们避免过度用药,因为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同时,我也要强调,不是鼓励病人随意停药,以免引发急性加重或复发。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肝病后期,在养不在治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