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属活血去瘀药。这种药物主要功能是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因而被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它们通常具有辛、苦的味道,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因此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的功效。瘀血阻滞可能引发肿痛,因此这类药物还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亦滞,气行则血亦行,因此行气有助于行血。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多配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之功。同时,根据不同的病因,这类药物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进行适当配伍。
牛膝常用的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两种。怀牛膝为苋科多年生植物牛膝的根,主产于河南省,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干燥或经硫磺熏后晒干。川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牛膝的根,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生用或酒炙用。
【处方用名】牛膝、怀牛膝、淮牛膝、川牛膝。
【性味归经】怀牛膝苦、酸,平;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本品味苦降泄,性善下行,主祛下焦瘀血而有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导热下泄之功,能减轻头面火热炎上之证。并能化瘀通淋而利尿。本品能走能补,有补肝肾,强筋脉,通利关节之功,为活血祛瘀、壮腰强筋之要药。
- 活血祛瘀:以川牛膝作用较强。用治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或胎衣不下,常配川芎、当归、红花等药同用。用于跌打损伤,腰膝足跗肿痛,可配红花、赤芍等同用。用于风湿痹证腰膝疼痛、关节不利,属湿热者,多配黄柏、苍术、苡仁同用;属风寒湿痹,则配独活、防风、川芎同用。
- 补肝肾,强筋骨:以怀牛膝作用较强。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痠软乏力,或风湿久痹、肝肾亏损、筋骨痿弱者,常配杜仲、续断、狗脊等药同用。
- 引血下行: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上部出血,常配白茅根、侧柏叶、山栀子等药同用。用于阴虚火旺引起之压痛、咽痛、口舌生疮,常配知母、麦冬、生地黄等同用。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之头痛、眩晕,常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药同用。
- 利尿通淋:用于湿热蕴结膀胱之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等,可配瞿麦、通草、滑石等,用于砂淋,则每配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煎服。
【使用注意】孕妇、月经过多以及遗精、滑精者慎用。
【药效比较】本品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川牛膝活血通经、通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较胜;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之力较强。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本草纲目》记载:“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药物成分:怀牛膝含三萜皂甙,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并含大量钾盐。川牛膝含生物碱及多种C29昆虫变态甾体。
药理:怀牛膝对子宫的作用因动物种类不同及是否怀孕而异。其浸膏及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不论已孕未孕都能发生收缩;对于收缩无力的小鼠离体子宫则使收缩加强;对毛的未孕呈迟缓作用,而对已孕子宫发生强有力的收缩;对已孕或未孕豚鼠子宫多呈弛缓作用,对狗的子宫则有作用不定。有短暂的降压作用,怀牛膝还有止痛及轻度利尿作用。
(附: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或菊科植物华泽兰(广东土牛膝)等的根及根茎。性味苦、酸,平。功能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尿。用于妇女经闭、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白喉、脚气水肿、尿血及跌打损伤等证。用量10~15克,鲜品加倍。水煎服。)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每日一味中药——牛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