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预计有3.5亿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人数却不足50%,我国患病率更是高达2.1%,这意味着每百人中就有两人深受这种精神疾病困扰。抑郁症已成为常见病,其死亡率居高不下,被称为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可怕之处不容忽视。

抑郁症与大脑思维紧密相连,其表现复杂多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需要多角度分析与了解,不能仅凭单一行为就下定论。

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与人类的思维及行为混合在一起,同样拥有支配喜怒哀乐行为举止的能力,让人们难以发现它。
举个例子,一位未婚青年女性,为人开朗大方,生活规律,身体健康,工作环境与经济条件都不错,身边不乏追求者,但突然有一天,她却选择了放弃生命。
表面原因似乎是她厌倦了重复的生活,感觉人生毫无意义,但深入分析发现,她在生活中对“婚姻”一词非常敏感。以“婚姻”为关键词,我们进行关联性分析与判断,发现可能导致她做出惊人举动的元素。所谓:人若蓄谋,必有缘由,需要从“人性与社会”两个角度进行内外兼顾的分析。
满足与不满足都是需求,人生难得事事如意。“生存”是人的共同追求,也是常说的活下去。无论街头行乞还是高高在上,这便是人性中的“欲”,既是必然又是祸端,是万般烦恼的源。
上述例子中的女性,在她的部分生存活动中算是比较如意的,但对婚姻却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是否导致她放弃生命的主因或诱因呢?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她对婚姻产生敏感,说明她的活动范围(包括家庭、亲属、社交关系)中一定被某些负面的现象冲击过,可能她比较不幸,所遇所见大部分是夫妇不和、家暴甚至是分离成仇。

在进一步,可能与父母的婚姻状态有关,这导致了她对婚姻生活感到恐惧、排斥,甚至是扭曲。如果她是一个思维清晰的完美主义者(从生活状态来看,她是这样的人),那么这个敏感下所潜藏的东西,成为主因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这与她想要的相差万里。众多的青睐者成为了她的压力所在,因为那其中必有她心仪对象,在这种矛盾下让她难以抉择,最终恐惧战胜了她,导致她没有胆量去进一步尝试。
社会如江湖,有清有浊,人类除自我认知外,一切都将受其影响。三字经所言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得所见不同,心性便不同,形成人各有志的现象。
对于一个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除自身精神压力外,社会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有隐私领域,无论多么开朗的人都是如此。这个领域便是黑暗的匣子,里面锁着真正的核心矛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魔,这便是病源所在。
上述例子中的女性,有极大的可能,是被这个盒子里的东西夺取了年轻的生命!社会上部分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是一个导致患者压力增大、错失治疗时机的因素之一。

这个盒子虽是个世界性难题,但打开它的钥匙却有很多种,如果使用非正常方式打开是危险的,可能伤害到自己,也可能伤害到别人。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必要进行一下测试,如果健康就好好生活每一天,假如自己患上了这类病症,就坦然去找寻那把适合自己钥匙。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汪教授分享」如何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