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这些护眼忠告一定要记住!

感人!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这些护眼忠告一定要记住!

伍胜方 2024-12-02 职场养生 268 次浏览 0个评论
正式亮相。在这本书中,三十位眼科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专家,以他们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向公众传达了医者仁心的精神。

新书揭幕仪式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从左至右,王慧女士、许迅教授、马志中教授、黎晓新教授、杜贤先生、侯晓梅女士等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指尖上的光明》不仅是一部眼科领域的专业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温情与责任感的叙事医学作品。其中,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她讲述了自己对于一名被遗弃的视网膜病变早产儿的不懈努力,决心提升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率,降低患病率。

黎教授在书中提到,上世纪90年代初,她发现许多早产儿存在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视力健康的眼底病。治疗时机非常短暂,必须在时间窗内进行干预治疗,否则一旦错过,孩子将可能终生失去光明。为了早期发现和治疗新生儿视网膜病变,黎教授和她的团队开始了筛查工作,并发现北京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竟然高达20.3%。

书中,黎教授讲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她筛查出了一名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希望将其转到眼科治疗,但由于新生儿肺发育不全,儿科医生拒绝了她的提议。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被遗弃在路边,这深深地刺痛了黎教授的心。她决定与儿科医生沟通,最终成功完成了第一例早产儿视网膜手术。这个手术难度极大,耗时2个多小时,但手术成功让所有参与的医生和护士都倍感激动。

黎教授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于是她不断与原卫生部和专家们沟通,推动筛查和早期防治。最终,在患儿家长的支持下,原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召开讨论会,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黎教授还通过各种渠道宣讲相关知识,并推动筛查和早期防治,提高治疗率,降低患病率。

《指尖上的光明》还讲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志中教授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位不到40岁的母亲,她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最终几乎失明。马教授在充分了解她的病情和背景后,决定冒着风险尝试手术。手术非常艰苦,但最终成功地将视网膜铺平,保留了部分视力,让她能够生活自理。马教授的经历告诉我们,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耐心倾听患者的故事,光明与黑暗,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除此之外,书中还给出了四个眼科医生的忠告:

  1. 高度近视的人更容易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因此必须注意保护视力,定期检查眼底。
  2. 要有定期检查视力眼底的意识,以监测每年的近视度数变化,及早抓住诊疗的最佳时机。
  3. 有眼疾不要拖延,应尽早治疗,因为很多眼病的治疗时机非常短暂。
  4. 手术治疗并不可怕,许多眼部手术已经进入微创时代,患者应积极接受手术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感人!30位中国眼科医生的故事,这些护眼忠告一定要记住!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