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随着开学的临近,许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可能出现的“多动”行为。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内科主任余韶卫提醒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多动”行为,不要过于溺爱,积极干预往往能取得90%的效果。
“多动”是否等同于多动症?如何识别?
余韶卫表示,多动症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冲动型、注意力缺陷型和混合型。冲动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极度好动,性格暴躁、偏执、倔强,做事不考虑后果,可能会做出破坏物品、偷窃、斗殴等不当行为。而注意力缺陷型的孩子平时并不显得特别活跃,上课时也没有过多小动作,但他们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丢失物品,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完成安排的任务。混合型则结合了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
一般来说,冲动型和混合型的多动症比较容易发现,而注意力缺陷型患儿则常易被忽视。余韶卫建议,若家长发现孩子做事心不在焉、经常磨磨蹭蹭,应尽早带他们到医院做检查,以确定是否属于多动症。
为什么孩子会患多动症?溺爱只是原因之一。
近年来,因为孩子患有多动症而寻求帮助的父母越来越多。余韶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积极向医生求助;另一方面也与教育措施不当有关,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多动症发病增加。
此外,遗传也是导致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同胞和其他亲属在童年时期也患有此病。遗传因素与多动症的关系密切。同时,母亲怀孕时的营养、作息、情绪等也会影响孩子。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情绪不稳定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直接影响。
孩子成长过程中,营养的全面性和合理的教育方式同样重要。缺钙、缺锌会促成多动症,而过量的早期智力开发,使孩子承受的外界压力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也是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多动的重要原因。
孩子患有多动症怎么办?90%的干预是有效的。
余韶卫表示,大约有60-70%的多动症儿童可以从根本上纠正过来,90%的孩子治疗后会有效果。因此,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应该积极配合与多陪伴。对于多动症孩子,余韶卫建议家长们可以采用“忽略疗法”。当孩子表现出多动行为时,家长采取不干涉的原则,既不打骂,也不鼓励,同时也不要笑,因为笑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会强化孩子的表现行为。
当孩子们发脾气抱怨时,家长可适当采用“宣泄疗法”。等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再试着慢慢沟通。余韶卫建议,家长要多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动手、明辨事理的能力。
如何简易自测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余韶卫表示,在以下10点中,若孩子出现了6点,则可能有多动症的倾向,应尽早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 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 经常离开座位;
- 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 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 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 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 经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 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
- 经常打断别人或强迫别人接受他;
- 睡眠时身体也经常翻动。
若想了解更多,请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开学在即,孩子“多动”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