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巩泽杰 2024-12-02 家庭养生 581 次浏览 0个评论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别名:

假苏、鼠蓂(《神农本草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草(《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线芥(湖南)。

炮制: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可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切段入药为生品,文火微炒为炒荆芥,武火炒黑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为荆芥炭。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归经:

入肺、肝经。

功效: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主治:

1.外感表证 荆芥辛而微温,宣透外邪,由于微温而不烈,药性平和,故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均为适应证。若外感风寒,恶风发热,有汗出者,常与防风、葛根同用,如《症因脉治》防风汤;若外感风寒夹湿,体重肢痛,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者,常与苍术、甘草同用,如《百一选方》冲和散;若风热袭表,上扰头目,鼻塞咽干,昏眩烦闷者,常与天花粉、砂仁、薄荷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薄荷汤。

2.痘痧斑疹,透发不畅 荆芥辛温透散,可散表邪,透里邪,治疗风邪外郁,里邪不透的痘痧斑疹发而不畅之证。若风邪壅滞肌肤,欲发痘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用本品配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如《景岳全书》十三味羌活散;若痘与斑杂而出,全身密布水疱,大小不一,甚至融合成片,颜色紫红,高热烦躁者,常与玄参、蝉蜕、连翘等同用,如《张氏医通》化斑汤;若麻疹欲出,壮热憎寒,腮红目赤,咳嗽烦渴者,常与紫草、桔梗、葛根、升麻、天花粉同用,如《幼科折衷》开豁腠理汤。

3.痈肿疮疡,损伤痹痛 荆芥辛温理气,可促进血行,从而使结肿消散,疼痛解除,故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证。若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恶寒发热,局部红肿热痛者,常与防风、独活、羌活、枳壳、前胡、川芎等同用,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4.吐衄发斑,崩漏下血 《本草汇言》云:“荆芥,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可理顺气机,引清阳之气上升,因而对血不归经,气机逆乱的多种出血症有效,炒炭后止血作用更强,广泛用于吐血、牙宣出血、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痔疮出血、崩漏下血等病证。若胃热灼伤血络,吐血色紫黯,呕吐物中夹有食物残渣,发热漱水者,常与生地同用,如《辨证录》黄荆汤;若牙龈肿痛,齿缝渗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花同用,如《仁斋直指方》荆槐散;若血热搏于肌肤,引发皮下出血,见斑色鲜红或紫黯者,常与生地、麦冬、玄参同用,如《石室秘录》引血归经汤;若肠风下血,血在粪前,血色鲜红者,常与生地、槐角、枳壳、侧柏叶等同用,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四物汤。

5.瘾疹瘙痒,疥癣麻风 本品味辛能散,可驱风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疥疮、癣疾、麻风及头屑、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病。若外感风邪,皮肉不仁,眼涩鼻塞,瘾疹瘙痒,时隐时现,遇风加重者,常与人参、羌活、防风、白僵蚕、陈皮等同用,如《卫生宝鉴》人参消风散。

6.头痛目赤,耳肿咽哑 本品乃辛散轻扬之剂,可上行于头面,疏散外邪,用于头痛目赤、耳肿咽哑之证。

7.中风惊痫,产后血晕 本品辛温入肝,可调畅肝气,治疗肝郁肝风之证。若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清稀,便溏乏力者,常与白术、山药、苍术、陈皮同用,如《傅青主女科》完带汤。

8.二便不利,咳喘气逆 虽然荆芥一直被认为主升主散,不主收降,但历代名医又多用本品治便秘、癃闭、咳喘等病证,取其升清降浊也。若内有积热,小便不利者,常与木通、地骨皮、桑白皮等同用,如《仁斋直指方》木通散。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用法: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忌服。不宜久煎。


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以上内容已根据要求进行了润色,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神奇的草药(五)——荆芥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