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包兰洁 2024-12-03 食疗养生 186 次浏览 0个评论

网络咨询病例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前言: 在网络咨询或门诊接诊中,由于肺结节的科普知识普及,许多患者对空泡征、CT值、结节大小、血管穿行和胸膜牵拉等征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过度纠结于具体数值的细微变化并不必要。我们应该关注结节的总体风险,判断恶性可能性。然而,有些重要细节往往被忽视。今天分享的病例,虽然影像报告或当地医生认为结节没有明显变化,但我建议尽快手术干预。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病例。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5岁。

疾病描述: 该患者自2019年起在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大小约为12mm×8mm(附件为2019年至2022年的CT影像及2022年11月的pet-ct影像)。起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至今年体检医生建议外科干预,但同时指出结节变化不大。患者平日基本无症状,偶尔咳嗽,有短暂吸烟史。

疾病: 连续4年体检均显示肺结节。

希望获得的帮助: 患者担心若保守治疗病情可能发展,若选择外科手术则担心手术风险及后遗症。目前左右为难,希望得到叶医生的建议。

影像展示与分析: 以下是2022年11月的CT影像: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病灶呈现磨玻璃结节,边缘不光滑,似乎有微小血管进入(桔色箭头)和短毛刺(紫色箭头),整体轮廓较清晰(红色箭头)。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灶内有密度增高的条状影,可能是血管增粗穿行(桔色箭头)。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病灶有明显实性成分(粉色箭头),有毛刺征(紫色箭头),有磨玻璃成分(绿色箭头),也有空泡征(黄色箭头),整体轮廓较清晰(红色箭头)。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毛刺更为明显,且有微血管进入。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血管征、毛刺征以及空泡征。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实性成分条状,是否灶内异常增粗的血管?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边缘区密度也较高。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冠状位形态。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矢状位见血管进入以及密度不均,轮廓较清晰,中间小空泡征。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矢状位见病灶密度较高,轮廓较清晰,边缘不平。

影像初判断: 右上叶的病灶基本上为实性,伴有少许边缘区磨玻璃成分,有毛刺征、血管征以及灶内血管穿行并异常增粗,表面不平,密度不均,灶内还有小空泡征。这是较为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首先考虑浸润性腺癌,建议手术治疗。

对比不同时期影像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对比发现,密度有增加,病灶更密实,有进展。

我的回复意见: 右上病灶从2019年开始看,是有进展的,虽然大小相差不多,但密度有增加。局部放大观察,病灶基本为实性、表面不平、有毛刺与小空洞征,首先考虑恶性范畴,以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个人建议考虑手术治疗。

感悟: 肺结节的影像判断,具体数值上的细微差别(如大小相差1毫米、2毫米或3毫米)并不关键,因为测量存在误差、扫描层面也不一定完全一致。CT值的具体数值其实也相对不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关注结节总体密度的增加、毛刺的出现、血管的异常增粗、恶性征象的出现等细节。这些细节对于我们判断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该粗的时候要粗,该细的时候要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