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患者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的不良反应|临床总结

胃病患者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的不良反应|临床总结

时朗皓 2024-12-04 食疗养生 636 次浏览 0个评论

身边很多人可能罹患胃食管反流病,却对自身频繁出现的反酸、烧心等症状感到困惑。实际上,这一疾病与胃内的大量胃酸紧密相关。胃酸,即稀盐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此外,胃蛋白酶、从十二指肠返回的胆汁和胰酶也是病因之一。这些物质反流至食管,相当于对食管进行了强腐蚀性物质的刺激,导致反酸、烧心、胸痛、嗳气等症状。严重时,通过胃镜检查还能观察到部分患者的食管粘膜破裂。长时间后,甚至可能引发溃疡和其他并发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胃食管反流病。

在中国,此病初期较为罕见,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主要与肥胖有关,因为腹部脂肪过多会导致负压增大,容易引发反流。此外,饮食过量也会增加胃的负荷,导致胃酸无法顺利排空,进而反流。贲门作为胃和食管之间的“闸门”,正常情况下紧密闭合,胃酸不易逆流。然而,若贲门天生较深或随着年龄增长而松弛,便无法有效阻止胃酸反流。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食管内膈肌松弛,导致胃的一部分上升,以及贲门更加松弛等。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许多人会选择服用抑酸药物。然而,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可能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此,患者应当了解这些潜在风险。

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头痛、腹泻、腹痛、咽炎、恶心、眩晕、鼻炎、便秘、药疹和口干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在1%-5%之间。更为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肝炎、肝衰、肝性脑病、皮肤坏死、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味觉异常、食管念珠菌病、多汗、抑郁、焦虑、精神错乱、幻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肾炎、男性乳腺女性化或阳萎等。

至于长期应用抑酸药物的安全性,短期应用对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较为可靠且安全。然而,对于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引发了广泛关注。大量临床安全性试验及其共识意见表明,长期应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与肠嗜铬细胞增生性癌变、胃内致癌物质形成的增加,以及萎缩性胃炎癌变之间无明显临床相关性。但仍需注意潜在的胃内细菌过度生长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

胃肠动力药是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常见的包括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灭吐灵)、多潘立酮(又名吗丁啉)、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这些药物能够纠正动力紊乱,增加LES张力,增强食管清除功能,增加胃排空。然而,不同药物可能伴随着各自的不良反应,如甲氧氯普胺可能引发椎体外系不良反应,西沙必利在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黏膜保护剂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当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破损、糜烂甚至溃疡时,黏膜保护剂可在病损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症状,促进炎症恢复。常见的黏膜保护剂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铋剂、前列腺素E等。

在中医理论中,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吐酸、嘈杂、胃脘痛”的范畴。其起病位在食管,涉及肝、胆、脾、胃等脏腑。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临床上,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能够改善胸痛、烧心等症状,对胆汁反流造成的口苦也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中药可以作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辅助手段,与西药配合使用,也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后和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胃病患者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的不良反应|临床总结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