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如何正确止痛、消肿、降尿酸?
痛风急性发作频发,究竟该如何有效应对?让我们深入探讨其处理方法。
痛风典型的急性发作常发生于夜间,疼痛逐步加剧,经过约十二小时达到高峰。患者可能体验到剧烈、刀割或咬噬般的疼痛,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体温升高,触痛明显。通常,症状会在数天或两周内自行缓解。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处理?
针对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主要困扰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处理原则:应快速止痛,控制关节炎症,并强调早期用药,最好在发作二十四小时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1. 一般处理。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必要时拄拐杖或轮椅出行。冷敷有助于减缓肿痛关节,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外用氟比洛芬软膏或吲哚美辛凝胶可减轻局部疼痛。切勿热敷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2. 抗炎止痛药的应用。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首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若存在治疗禁忌或效果不佳,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纯属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治标不治本,且不良反应普遍较大。因此只适用于在急性发作时短期应用,急性期过后应尽快减药,短期内停药。
3. 降尿酸治疗。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根源,故治疗痛风时止痛是治标,降尿酸是治本。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苯溴马隆。特别提醒:血尿酸波动可能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因此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正确的做法是在抗炎镇痛治疗两周、急性发作缓解后,再酌情使用降尿酸药物。且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使血尿酸逐渐平稳下降,避免显著波动。若患者此前一直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需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这样做是为了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防止转移性发作或急性期时间延长。
关注乔医生,后续为您带来更多健康小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痛风发作,如何正确止痛、消肿、降尿酸?附详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