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头条# #健康科普排位赛# #肿瘤科普排位赛#
最近,我接诊了一位便血长达两个月的老年病人。这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持续性的便血,内裤血染,一直以为是痔疮合并出血。由于他的疏忽和事务繁忙,便血症状一直未得到重视。直到他出现头晕、心慌、四肢乏力等症状时,才开始重视。入院后,通过血液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已处于中度贫血状态。经过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且术后病理提示中晚期,令人深感痛惜。
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遇到便血的病人。由于“十男九痔”的常识,许多人会将便血简单地与痔疮划上等号。然而,便血真的就一定是痔疮吗?并非如此!临床上,引起便血的疾病多种多样,它们与“痔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常见的引起便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痔疮:不论男女,均可发生。外痔主要表现为便后肛门脱出一柔软肿物,而内痔的突出表现就是便血,为便后肛门滴鲜血,常在辛辣、刺激饮食、饮酒后出现。患者通常无腹痛、腹胀、肛门疼痛等症状,多在冲马桶或擦屁屁时才发现便血。诊断相对容易,通过肛门镜检查即可确诊。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2.肛裂:中青年多见,与长期便秘、粪便干结有关。表现为排便时粪便表面或厕纸上带血,或排便时滴鲜血,但量不多。肛裂患者排便时会有剧烈疼痛,如同刀割或烧灼感。诊断需行肛门镜检查,但必须在局麻下进行。
3. 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20-4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导致结肠粘膜糜烂、溃疡,进而引起便血。此类患者的便血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泻、腹痛,腹痛程度轻至中度。疾病的诊断通常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4.结直肠肿瘤:此病中老年人多见,尤其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同样表现为大便带血,但便血特点为排便时大便表面带少许血迹,量少,脓血多见,常带有黏液,为胶冻状物质,黏糊状,类似于女性的白带。此外,部分病人还会有肛门的胀痛。诊断通常需通过全腹部CT增强和结肠镜检查。
除了上述疾病,引起便血的其他可能原因还包括:小肠肿瘤、肠套叠、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肠道息肉、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因此,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性较高,行胃镜、肠镜、肛门镜、腹部CT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不要忽视便血这一重要疾病信号。出现便血时,应及时到医院行相关检查并进一步治疗。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的现象日益普遍。作为子女,我们要警惕“便血”的各种可能性,并给予他们“有病及时就诊,科学就医”的理念普及,多关心他们,让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请点赞并转发,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码字不易,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领域科普干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便血2个月以为是痔疮?肠镜检查提示肠癌,便血原因科普知识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