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具备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及解热功能,特别适用于肺、胃、心、肝等实热证的调理。
实热证的主要表现症状为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等。
在常用的6种清热泻火中药中,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竹叶与淡竹叶各有特色,功效虽有相似之处,但各具特色。
1、 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适应于:温热病气分热证,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风湿热痹,疮疡不敛、外伤出血。石膏和煅石膏,虽来源相同,但因炮制方法不同,成分及功效有所不同。石膏善清肺、胃二经的气分之热,主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及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则功能为敛疮生肌,收涩止血,主治疮疡不敛,外伤出血等。
2、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为其根茎。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适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石膏和知母的区别:
相同点:生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治肺、胃二经气分热盛之证,常相须为用。常用于温病邪入气分之壮热、口渴、汗出等症,以及肺胃热盛之咳喘、痰黄不利、牙龈肿痛等症。
不同点:知母还有滋阴作用,可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口渴、多饮、多尿的消渴病和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等症;知母长于滋阴降火,清中有润,用于里热而津已伤者;生石膏长于清气分实热,清中有散,透散气分邪热,用于里热而津未伤者。
3、 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
适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麻疹初起。芦根为芦苇的地下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地上嫩茎。芦根长于生津液,苇茎长于清肺热。现基本用芦根。
4、 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粉碎后洁白如雪,因此名为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适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痈肿疮疡,太阳痉病。
芦根和天花粉的区别:
相同点:芦根、天花粉均可清肺胃之热,养阴生津,二药常相须为用,以治疗热病伤津,烦渴,以及肺热咳嗽等症。
不同点:芦根清肺胃气分之热力强,还有宣透之力;天花粉养阴生津之力较强,还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5、 竹叶:为禾木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或苦竹的干燥嫩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为竹叶卷心。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适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竹叶卷心具有清心火的功效。
6、 淡竹叶:为禾木科多年生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
功效: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适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竹叶与淡竹叶的区别:
相同点:两者均能清心除烦,通利小便。
不同点:竹叶清心火的功效较强;淡竹叶利尿渗湿的作用佳。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6种常用清热泻火药的功效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