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止呕第一药——半夏

降逆止呕第一药——半夏

宿泳佳 2024-12-11 职场养生 946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味常用的中药——半夏。半夏在经典方剂中频繁出现,如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都是临床上使用频繁、疗效显著的经典方。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尤以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等地为多。每年的夏季、秋季是半夏的采挖时节,当半夏的茎叶茂盛时,便是最佳的采挖时机。经过去除外皮和根须,晒干后得到的是“生半夏”。而通过明矾、甘草、石灰炮制后,便得到“法半夏”。与生姜、明矾同煮后,则得到“姜半夏”。其中,法半夏侧重于燥湿,且其温性较弱;姜半夏则侧重于降逆止呕。

半夏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肺经。由于其具有毒性,因此通常经过炮制后使用。生姜可解半夏之毒性,因此临床上常用生姜与半夏配合使用以降低其毒性。

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此外,外用还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半夏常用于治疗湿痰、寒痰证。对于脏腑湿痰壅滞导致的咳喘、痰多等症状,可取半夏、陈皮、茯苓等一起煎服。半夏还是降逆止呕的要药,对于痰饮停留中焦导致的胃气上逆出现的呕吐,半夏治疗效果尤其显著。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研究者提取半夏有效成分制成针剂,可肌肉注射以达到止呕效果。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是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的良药。

然而,半夏有毒性且较为温燥,因此阴虚燥咳、热痰内郁者慎用。同时,根据十八反,半夏与乌头、附子等药物不得同用。

《本草纲目》记载:“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本经》记载:“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别录》记载:“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请注意,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仅供学习和参考,我并不售卖任何药物。如果您对半夏或其他中药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如果您觉得我的内容有帮助,请点点关注,我会继续分享更多有关中药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降逆止呕第一药——半夏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