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延缓高脂血形成。
研究表明,半夏的毒性成分主要是“毒针晶”,它会导致强烈的炎性肿胀和疼痛。同时,对母体及胚胎均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畸、致突变作用。张志伟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发现生半夏粉3.45g/(kg·d)具有显着的胚胎毒性,而干姜人参半夏粉或汤剂则无明显胚胎毒性。
此外,生半夏汤或粉剂含药血清可促使小鼠ESC的晚期凋亡,这可能是其固有毒性的具体体现;而干姜人参半夏汤含药血清则能促进小鼠ESC的增殖与分化,推测可能是通过“生姜解半夏毒”的作用机制实现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或粉剂含药血清可在小鼠ESC分化阶段上调α-MHC mRNA表达水平,这一体外实验验证了“干姜人参半夏汤或粉剂”可以用于治疗妊·娠恶阻的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在妊娠期使用半夏时应持慎重态度。

半夏配附子
尽管按照中药学教材配伍禁忌,半夏配附子属于十八反,但古今医家对此观点多有异议,用此对药配伍治病者也屡见不鲜。据统计,在历代中医著作中,含有半夏配附子方数最多,达163方。例如,《金匮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汤、《扁鹊心书·神方》中的附子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十四味建中汤等。
附子温阳祛寒,半夏化痰散结,临床上半夏附子配伍常治疗命门火衰,痰饮内停;并且半夏之苦和附子之辛,辛开苦降,可调畅气机,消痞散结,适用于局部有形或无形之邪停聚者。
不仅如此,仲景还有将半夏和乌头配伍的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赤丸,主治“寒气厥逆”,使用相反之药配伍,攻坚沉寒。

半夏配黄连
半夏与黄连,一个辛苦温,一个苦寒,都作用于中焦。黄连之寒配半夏之温,寒温并用,可调平寒热;黄连之苦合半夏之辛,辛开苦降,可复其气机。二者配伍,可治疗中焦痞硬之证,如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等。

半夏配厚朴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宣通郁气,散结降逆。两药配伍辛以散结,苦以降逆,温以化痰,能使气顺、痰消、结散。二者配伍的方剂如半夏厚朴汤,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等。

半夏配生姜(生姜汁)
生姜既可以与半夏相杀又与半夏相使。在《金匮要略》中小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中,生姜和半夏的配伍功效显著。生姜半夏汤治疗寒饮搏结胸胃所致的症状,重用生姜汁以辛散寒饮,佐以半夏开结降逆。二药合用,组成辛散寒饮、舒展胸阳治法,使饮去结开阳通,胸胃气机得以舒展。
小半夏汤药物组成为生姜和半夏,半夏化湿除痰,和胃降逆;配以生姜既制约半夏毒性,又增强温中和胃止呕作用。两药相伍,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治疗“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因痰浊偏盛,故加半夏。

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多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丹溪心法》中指出:“无痰不作旋、无痰不作痫、无痰不作晕”,说明痰是导致眩晕的致病因素。并且痰可生风,风痰上扰,故见头痛眩晕等证。半夏辛苦温,为治湿痰要药,长于燥湿祛痰。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中药半夏的药理研究和临床配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