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长了肉疙瘩,不痛不痒,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你就清楚了

尿道口长了肉疙瘩,不痛不痒,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你就清楚了

宗泽韬 2024-12-11 花茶养生 233 次浏览 0个评论

昨日,一位女性读者在私信窗口向我留言

“杜医生,我有一事相求,我下面长了个肉疙瘩,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每天带着外孙在家,不好意思跟女儿说,也没时间去医院。您能帮我分析下可能是什么吗?”

这位大姐的表述相当含蓄,显然与我们平民百姓的内敛性格相符,不愿过多提及私密处的话题。

在日常门诊中,我们医生常遇到这样的困扰:患者描述不清,有时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甚至延误治疗。

当我听到她说“出小便的地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指的是尿道口。

下面,我将为大家解析女性尿道口长肉疙瘩的可能原因。

女性尿道口长肉疙瘩,常见的有三种情况:尿道息肉、尿道黏膜脱垂以及尿道旁腺囊肿。绝大多数并非恶性肿瘤,不必过于担忧。

1.尿道息肉

尿道息肉是尿道口出现的小肉块,一般只有0.5到1厘米左右,颜色鲜红,表面可能光滑或褶皱,有细长的肉蒂,质地柔软且脆弱,容易因损伤而出血。

息肉分为肉芽肿型、血管瘤型、乳头状瘤型三种类型,常见于雌激素减少的绝经后女性,损伤或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诱发尿道息肉。

无症状的单纯息肉可暂不处理,但需减少摩擦和刺激,避免破损。若息肉引起局部灼痛、破损、感染、出血,或产生剧烈疼痛,可能导致尿潴留,则首选手术治疗,切除息肉后缝合破损黏膜,术后需留置尿管1-2天,恢复自行排尿。

2.尿道黏膜脱垂

尿道黏膜脱垂通常是由于尿道壁变薄、分娩拉伤尿道或尿道周围组织萎缩、先天异常,导致尿道内层黏膜无法固定于尿道内,而脱垂出尿道。

部分脱垂时,黏膜团块位于尿道口后侧;完全脱垂时,则会包绕尿道口呈一圈,中间有空隙可插入。

尿道黏膜脱垂形成的肿块比尿道息肉稍大,颜色更深,可能是紫红色、暗红色或青紫色,通常伴有渗出液,伴有灼痛感、尿频、尿痛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组织坏死而剧痛。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坐浴或使用收敛药物保守治疗和观察随访。症状严重则需要手术,切除脱垂的尿道黏膜,若尿道口松弛,可同时进行黏膜下折迭收缩,然后缝合端口。

3.尿道旁腺囊肿

尿道旁腺位于尿道口后壁两侧,能够分泌尿道旁腺液润滑尿道。当腺液排出口被堵塞时,分泌物无法排出,形成囊肿或脓肿,通常伴有感染和炎症,即尿道旁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排尿后尿道灼痛。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感染细菌类型和适用抗菌药,进行抗生素治疗。若尿道旁腺囊肿反复诱发尿路感染,可行囊肿开窗引流减压术。

除上述良性病变外,尿道口的肉疙瘩还需与性病病变、恶性肿瘤相区分,需由医生专业判断。

我是@泌尿外科杜岳峰,点击关注,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尿道口长了肉疙瘩,不痛不痒,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看完你就清楚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