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记者 吕冰心 图文编辑/陈永杰
采访专家
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垂体-性腺学组负责人。专注于生长发育、生殖、激素与衰老及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打开注射用水安瓿瓶、抽取注射用水缓慢注入“增高针”粉剂瓶、摇转溶解、用注射器抽取溶解液,然后将针头以45°角斜扎进女儿的肚子。朱女士,一位普通的母亲,已经对这一套增高针操作流程无比熟悉,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的场景,是她每晚临睡前半小时的必修课。
朱女士的故事,是许多家长面对孩子身高焦虑的一个缩影。在现今社会,从增高针到性抑制针,家长们为了孩子的身高,不惜一切代价。然而,这些医学干预手段真的有效吗?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记者专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为我们揭示增高针和性抑制针背后的真相。
家长的身高焦虑:“我内卷,我承认”
在“生长激素治疗交流群”中,家长们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24点,不断交流着孩子的身高问题。这是一个由近2000名家长组成的群组,他们因为同一个理由聚集在这里——孩子身材矮小。记者刚加入该群组,就看到有人晒出医院的检查单,询问“孩子骨龄偏大2岁,怎么办?”问题引发了众多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也随之提高。他们害怕孩子因身高问题而自卑,更担心因此影响孩子的未来就业和婚恋。
“我本身不高,特别害怕孩子也长不高。”朱女士说。对于孩子的身高,她有着深深的执念。她希望通过增高针改变女儿的身高,只要达到160厘米,她就觉得有盼头了。
生长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
生长激素,本是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可增长肌肉块头,促进骨生长,并加强肌腱和增大内部器官。而重组人生长激素则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的与人生长激素结构一致的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
虽然生长激素具有“增高”的效果,但并非所有家长和孩子都适用。伍学焱强调,生长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把控,必须综合孩子的骨龄发育情况、身高与同龄人的差距、发育状态及进程快慢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判。对于明确缺乏生长激素的病人,补充注射是必要的。
此外,注射生长激素也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水肿、头疼、血糖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此,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和频率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的关系
“性抑制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通俗来讲,抑制针的作用就是抑制骨龄的过快成熟。
伍学焱形象地比喻:“如果考试即将来临,但你的成绩不理想,一方面可以跟老师商量考试能否推迟一个月,这就要靠性抑制针把生长的周期拉长;另一方面,这一个月时间你也不能躺平,要刻苦努力,这就是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这样才能提高成绩,缩短与别人的距离。”
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并不一定要配套使用,只有性早熟的患者才需要打性抑制针。伍学焱强调,家长在决定是否使用这些医学干预手段时,必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树立健康的“身高观”
虽然每个家长和孩子都希望拥有完美的身高,但更重要的是用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身高问题。伍学焱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身高与同龄同性别群体比较,看百分位数,以及关注孩子的生长速度、性征发育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医学干预。
此外,日常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对青少年的身高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该在这些方面特别注意,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增高针、性抑制针......焦虑孩子身高,打针助长靠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