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北大医学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每年季节转换,流感盛行之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往往容易受到侵袭。面对发烧,中国人习惯用被子捂汗,而西方人则倾向于使用冰块冷敷。这两种方法,哪种更为合适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烧的机理
人体正常体温(腋温)为36-37摄氏度。当外界致热源(如细菌、病毒等)侵入时,为了自我保护,人体会启动免疫系统与之对抗。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助于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增强防御力。因此,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物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上升,这就是发烧。
当免疫系统取得胜利,身体开始迅速降温,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机体散热大于产热,这时我们会出大量的汗,带走大量热量。但持久的发热可能会损害重要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和呼吸造成压力,并可能导致食欲不振,造成能量消耗过多。
那么,发烧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是冷敷还是捂汗?
其实,对于发烧并没有一种完美无缺的通用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冷敷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而且从发热机制来看,冷敷降温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体温调定点没有下降,只会引起机体更严重的产热。但对于持续高温的患者,头部冷敷有助于保护大脑。
用被子捂汗有效吗?
在体温持续升高时,再盖一层被子只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当体温上升至调节点时,机体减少散热,此时捂不出汗。而出汗时,机体散热增加,用被子捂着不利于散热。特别是对于一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捂久了可能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轻者脱水,重则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当体温未上升至体温调节点时,适当盖被子可以帮助提升体温,缓解不适。但达到体温调定点,持续高温时则无需再捂热。
发烧时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
发烧后,应该根据身体的感觉进行适当的保暖或降温,出汗时多喝水,及时补充营养。大部分发烧可以自愈,但如果病情持续加重,身体感到非常不适,则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发烧应该捂汗,还是冰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