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专家在视频中声称,感冒是由人体“定植”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感冒传染”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这位专家的说法似乎与常识相悖。
我疑惑了,我应该相信谁呢?我进行了简单的搜索,发现这种说法最近一段时间才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而且传播得非常广泛。
后来,我通过寻根溯源发现,这一说法极有可能首先出现在2022年11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所做的关于新冠、感冒和流感区别的介绍中。
在中国政府网站上,我找到了当时发布会的视频和文字实录。王教授当时的说法是:“首先,从病原上来看,普通感冒是由定植的一些病毒,如鼻病毒;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新冠是新冠病毒。第二,从传染性来看。感冒是没有传染性的,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在上呼吸道定植的一些病毒复制以后导致症状。……从发生季节来看。感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因为抵抗力下降就可以出现局部的病毒繁殖导致症状,……”
我……
根据WHO的定义,新冠被命名为新冠病毒病(COVID-19),这个“病(Disease )”字并不是随便用的,在医学上是有严格定义的。
“a Disease”是指一种有已知原因,和1组明确症状、体征和解剖结构改变的结构和功能紊乱。
新冠病毒病和流感都是这种有较为明确认知的疾病。
而感冒则不同,它不是一种Disease ,而是由很多种(200种以上)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表现出来的(轻微)“症候群”。也就是说,只要是被划定在感冒病毒序列里的200多种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出喷嚏,流清涕,鼻塞,鼻漏,和喉咙痛或发痒等典型症状,都可以归为感冒。
感冒的病原体包括200多种病毒(不包括任何细菌,细菌感染都不是感冒)。其中,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已知有100多种(血清型),成年人30%~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的。
其次就是跟新冠属于近亲的4种人类(老)冠状病毒,引起约10%~15%的感冒。
其他的感冒病毒还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这2类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
所有这些感冒病毒没有任何一种是所谓的人体“定植”病毒。“定植”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可以在生物体特定部位长期存在的细菌,因为细菌是可以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独立生存的微生物。
而病毒则不同,由于它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复制,只要不感染细胞,它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因此,病毒极少出现所谓的“定植”现象。
可以在人体上呼吸道“定植”的似乎只有单纯疱疹病毒,就是有些人“上火”时引起嘴角长泡的病毒。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体细胞但不应期明显感染者症状,在某些条件下,感染加重机会在嘴周引起疱疹。
而所有的200多种感冒病毒没有一种是所谓的“定植”病毒。
所有的200多种感冒病毒没有一种是所谓的“定植”病毒,人得感冒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而感染的,因而感冒具有高度可传染性。
由于感冒病毒的种类众多,每一种病毒的R0(代表传染性的基本再生系数)都不同,因而不同病毒引起的感冒传染性并不相同。
研究已知,感冒的传播途径与流感和新冠几乎如出一辙,主要包括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以及通过物体表面-手-口眼的间接接触传播。
尽管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众多,但几乎所有感冒的流行也都有带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北半球温带气候为例,每年可以预测感冒流行季节始于9月,并持续到次年春季。
感冒的这种持续性流行曲线是不同感冒病毒在社区中连续传播造成的结果。具体而言,每年9月份,也就是儿童返校后的季节,鼻病毒感染开始急剧增加;随后是10月和11月是副流感病毒的天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呈现高度的冬季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则在晚冬达到高峰;随后,鼻病毒再次出现一个小规模流行高峰而结束感冒整个年度的流行;夏季的数月,主要以鼻病毒和肠道病毒的散发为主。
由此可见,王教授有关感冒的这段介绍大部分内容都错得非常离谱。而这种错误却因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这样的高等级场合发布而得到了广泛传播,连协和医院的医生也照搬过来给人“科普”,可见医学“科普”不谨慎危害之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感冒不传染?每年每个月我们可能会被什么感冒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