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它的致病菌是一种白色念珠菌(或白假丝酵母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它喜欢在婴儿薄弱的口腔黏膜上“安家”,一旦具备特定的条件,就会引发鹅口疮。这就是为什么白色念珠菌特别“青睐”孩子口腔的原因。而且,鹅口疮常常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可以在正常人的口腔、肠道及阴道、肺中寄生。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受到它的影响,但当孩子身体比较弱,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免疫功能较低或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引起身体正常菌群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到孩子的黏膜细胞,导致鹅口疮。因此,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
白色念珠菌不仅会在口腔内引起鹅口疮,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疾病,如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甚至引发败血症。它的特性是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那么,婴儿鹅口疮又该怎么应对呢?
婴儿鹅口疮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念珠菌大量增殖,引起自身感染。婴儿如果营养不良、早产、腹泻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在体内感染。
外源性因素: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母亲在孕期患有霉菌性阴道炎,胎儿在阴道分娩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被感染。另外,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如果清洁不彻底,或者母乳喂养时母亲的乳头不清洁、照顾孩子的手不干净,也容易导致婴儿感染鹅口疮。
因此,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卫生,避免孩子接触到白色念珠菌,从而引发鹅口疮。
鹅口疮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初期,孩子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如果孩子感染轻微时,疼痛感并不明显,一般不影响吸奶,也不会引起流口水。
随着病情的发展,口腔内出现散在白色斑点,如乳凝状粘附在黏膜上。经过几天以后,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而不易剥离,否则将暴露出血形成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严重时,孩子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哺乳困难,甚至影响睡眠和发热。
鹅口疮与奶块的区别在于,奶块是婴儿吃奶后残留在口腔内的奶液,用消毒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奶块可以擦拭干净。而鹅口疮的白色附着物不易被去掉,或擦拭后黏膜潮红、粗糙并有渗血,说明孩子患了鹅口疮。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腔清洁护理、抗真菌治疗和调整肠道正常菌群。轻型鹅口疮主要进行口腔清洁护理,辅以抗真菌药物;而顽固型鹅口疮除了口腔基础护理外,还需要采取活菌制剂和抗真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
轻型鹅口疮的处置及治疗方法:
▶ 用2%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洁口腔:孩子哺乳前后清洁口腔。用消毒棉签沾取小苏打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地擦拭口腔内的白色附着物;之后涂抹少量的冰硼散,每天四次,持续一周即可。
▶ 口腔抗真菌用药:一旦孩子出现鹅口疮可以用制霉菌素抗菌,即用10万~20万国际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溶液涂抹口腔,每日3~4次。或用制霉菌素片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口腔黏膜附着物上,疗效也是一样。
▶ 口服维生素制剂及肠道微生态制剂:鹅口疮消失后,继续给孩子口服维生素B2 5mg和维生素C 50mg,每日3次,连服2~3天,该类药物对黏膜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同时,口服肠道微生态药物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调整菌群平衡,抑制真菌生长。
顽固型鹅口疮的治疗:
顽固型鹅口疮是指孩子鹅口疮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反反复复不易痊愈的病例。在治疗前我们要反复查找原因,尤其是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其他先天性疾病、免疫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等这些因素,查明原因,我们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才能使鹅口疮得到有效的治疗。
因此,顽固型往往病情比较复杂,且有原发疾病,家长不要自行处置,贻误病情,要到医院规范诊疗。
▶ 积极进行婴儿口腔清洁护理:婴儿出现鹅口疮,要坚持每天至少2~3次口腔清洁卫生,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消毒棉签由内而外、至上而下对口腔上下、内外侧缘、牙龈、舌一一清洁。
▶ 加强哺乳卫生、消毒:母乳喂养前,母亲乳头及手要清洗干净,方可给孩子哺乳;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婴儿餐具均要每次用前清洁并煮沸消毒;奶瓶及餐具要风干、并分开独立放置。
▶ 衣物、玩具的定期清洗消毒:孩子的衣物应每日清洗日晒并更换,有条件的家庭将衣物除螨和消杀,尽量不用含碱性的清洗剂,以免过敏而使用激素;玩具依然要定期每日一次清洗消毒,毛绒玩具可以用含氯消毒液喷消。孩子哺乳前将其小手清洗干净。
口腔护理小贴士:孩子口腔护理及服药以后,尽量不要马上给孩子哺乳,以利于达到一定口腔护理效果。可用全脂奶粉1汤匙+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每天2-3次,服用2天后鹅口疮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切忌不能徒手或用锐器刮、剥鹅口疮。
1、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婴儿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营养平衡;尤其要预防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如果营养需求跟不上,会导致孩子免疫低下,而诱发真菌感染。
▶ 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多,各种蛋白及营养物质比例合适,还富含各种免疫蛋白,容易婴儿消化吸收,不易腹泻。
▶ 合理添加辅食:婴儿在6个月以后要开始合理添加辅食,已补充后母乳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和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避免婴儿腹泻、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发生。要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C、B、铁、锌、镁等,如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以预防鹅口疮。
2、预防各种病原体感染:
▶ 加强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卫生习惯:母乳喂养前后,习惯于乳头及手清洗干净方可给孩子哺乳;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婴儿餐具均要每次用前清洁并煮沸消毒;奶瓶及餐具要风干、并分开独立放置。
▶ 奶具、餐具及衣物按时清洗消毒:加强奶具、餐具独立清洗消毒;一人一餐制;衣物应每日清洗日晒并更换,不用含碱性的清洗剂;玩具每日一次清洗消毒。孩子哺乳前后将其小手清洗干净。要有心给孩子选择简洁、透明度好、有绘图色彩明亮的奶瓶,吸引孩子多喝乳汁。
▶ 养成每次哺乳及饮食口腔清洁的习惯:每次哺乳后用清水清洁婴儿口腔;哺乳后要习惯拍膈,以免呕吐及反流。注意适当饮水,利于加快代谢。
▶ 母亲有霉菌感染建议选择剖宫产:母亲要做好孕前、孕期检查,如果有霉菌性阴道炎,比如外阴瘙痒、分泌物有豆腐渣样物质,就要早期治疗,如果到分娩前念珠菌检验阳性,建议选择剖宫产,而非阴道分娩,避免孩子感染。
3、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孩子2个月以后要出门晒太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钙磷代谢,预防佝偻病,同时出门晒太阳、吸收新鲜空气和适当活动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加抵抗力有好处。晒太阳时开始不要直接强光对射孩子的眼睛,做适当的遮蔽,保护孩子眼睛发育。
综上所述,婴儿鹅口疮是一个需要家长重视的问题。通过预防、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鹅口疮的发展,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医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婴儿也存在蛮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