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众多新妈妈开始承担这一身份带来的喜悦与责任。然而,当喜悦逐渐退去,她们开始意识到身体发生的一些变化,如妊娠纹、漏尿、乳房下垂和腹部松弛等,这些问题给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腹部中央仿佛形成一个“窟窿”,这其实是由于怀孕和分娩导致的腹直肌分离。在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的一项报道中,阴道分娩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高达60.3%,而剖宫产后的发生率更是达到70.8%。若经历两次或以上的剖腹产,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更是高达90.8%。妊娠晚期,约有66%至100%的孕妇被诊断为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与腹横肌的拉伸密切相关。我们腹部的肌肉分为三层:腹横肌、腹内外斜肌和腹直肌。其中,腹横肌是最深层的肌肉,它像一个天然的大腰带,稳定着我们的腹内压;腹内外斜肌则分布在身体侧面,连接着腹直肌的外缘;腹直肌则是我们常说的8块腹肌,像两扇门一样,守护着肚脐两侧。
当孕妇的子宫内宝宝逐渐长大,肌纤维被不断拉长,由于最深层的腹横肌被拉伸,而表层的腹直肌则像两扇被外力撑开的门,超过了其极限弹性,导致腹直肌分离。产后,分离的腹直肌并不会立即恢复,有研究显示,产后6周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约为60%,6个月为45.4%,而12个月仍有32.6%的产妇存在这一问题。
对于腹直肌分离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检测来确定。在脐部、脐上、脐下4.5cm处,如果任何部位超过2cm,即为腹直肌分离。不过,更准确的诊断还需通过医院的B超检查。
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胃下垂、腰背痛和骨盆前倾等。如果不及时干预和修复,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产后妈妈应及时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特别是针对腹横肌的锻炼,以帮助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动作如卷腹、仰卧躯干旋转等,可能会加重腹直肌分离,因此产后妈妈应避免这些动作。相反,腹横肌的呼吸训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妈妈感受腹部肌肉的收缩和发力,进而激活这些肌肉。
产后妈妈应关注身体的整体恢复,包括腹直肌分离和盆底肌的恢复。专业的产后修复门诊可以为她们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她们快速恢复到孕前状态。
最后,如果产后3个月后发现腹直肌分离没有恢复,反而加重,建议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怀孕生娃竟然能「撑开」肚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