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多年久不效,调肝肾行气血方效

黄褐斑多年久不效,调肝肾行气血方效

钟明龙 2024-12-17 职场养生 539 次浏览 0个评论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见于育龄期妇女,是体内疾病在面部的一种外在表现。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鼻梁两侧、两颊或前额可见深褐色成片斑块,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美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常与消化道疾病、肝肾疾病、盆腔炎、内分泌失调、妊娠等因素有关,长期服用避孕药也可诱发。一般青春期后发病率增加,女性尤为常见。中医认为本病由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或肾气不足,气血瘀阻,以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面部失去气血荣润,浊气停留而成。在中医文献中多列入“面上杂病”、“面尘”、“黧黑斑”、“肝斑”之类。中医治疗黄褐斑有显著疗效,以下分享一个我的医案:

患者刘某某,女,36岁。因工作紧张劳累,面部起褐色斑,逐渐加深、扩大,持续5~6年。患者时感腰膝酸软;月经后期且量少,经前乳房胀痛;平素常感心烦;口干、喜饮;失眠多梦;大便干燥。有乳腺增生病史4年。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两颧、前额可见淡黑褐色斑,边界不整,界限清晰。

辨证:肝肾阴虚,气血瘀滞。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活血。

处方: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5g,柴胡10g,坤草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药10g,黄精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李仁10g,枳壳10g。10帖,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因“新冠”两个月来未就诊,自诉在家坚持服用上方,面部色斑基本消退,皮肤有光泽,双颧部尚可见残留的绿豆大小数块浅黑色斑。月经后期3~5天,经量增加,但经期仍感乳房胀痛。睡眠转安,情绪稳定,大便正常。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中药前方去细辛加鹿角霜10g以温补肾阳,再进14剂,嘱患者服用后如继续见效,可照方再服用14剂。2月后患者带他人找我就诊时告知其病患基本治愈。

体会:该患者工作劳累紧张、夜不能寐,日久肾阴耗伤而腰膝酸软;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故失眠多梦。肾阴亏虚,精血不足,故月经后期且量少;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肝旺,故性情急躁、行经乳胀。口干、喜饮、便干,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等,一派阴虚内热之象。熟地、山药、山萸肉,取六味地黄丸之意,加黄精平补肾、脾、肝三脏之阴;以女贞子、旱莲草取二至丸之意滋肝肾、养阴血;枸杞子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配熟地取桃红四物之意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柴胡、枳壳理气解郁,坤草、泽兰活血通经,协同使用使气机调畅,冲任调和;元阴不足,阴液亏少,无以行舟,故以郁李仁润肠通下。全方以滋补肝肾之阴为主,兼以养血活血,化瘀消斑。二诊月经基本如期而至,唯血量偏少,故减理气的枳壳加补血的阿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黄褐斑多年久不效,调肝肾行气血方效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