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循序渐进,一步步来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做事做人都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失败,正如贪多嚼不烂,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每个人的习惯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慢慢培养。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时,父母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可操之过急。就像婴儿学步一样,先学会爬行,再逐渐独立站立,最终才能学会走路。只有基础稳固,才能进一步发展。
02 需要周而复始的坚持
我国体操运动员李宁和“书圣”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他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种坚持的力量,正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
03 需要发现事物的好奇心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瓦特因为对烧开的水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为对苹果掉落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许多父母可能会无意中打消孩子的好奇心,阻碍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好奇心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养成好奇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变得博学好问。
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以孩子的好奇心为指引,激励他们养成。
“扇贝效应”是指在固定间隔的强化作用下,个体能被激发出动力,从而提高行为效率,这一变化规律呈现出扇贝形的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每间隔20秒对小白鼠进行一次强化,它们会先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加快。再继续强化,会出现另一个数值。这种反应呈现出的图像就像一个扇贝的形状,因此得名“扇贝效应”。
☞ 孩子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监督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时,由于饭菜准备时间过长,错过了正常饭点。当我们都坐下后,面对满桌的佳肴,朋友的六岁儿子拿起鸡腿就吃。朋友提醒他应该先让客人动筷,儿子赶紧放下鸡腿,对我说:“阿姨,对不起,我太饿了,平时家里来客人我都会等客人先吃。”我夸他懂事,并夹给他鸡腿。这说明在父母的鼓励和监督下,孩子已经养成了等待客人先吃的好习惯。
☞ 孩子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不断的坚持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坚持。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自控能力,往往对事情只有短暂的兴趣。因此,需要父母不断鼓励和引导孩子坚持下去。
“扇贝效应”启示我们,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的持续监督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引领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① 无限制的奖励,让孩子变得物质
物质奖励是家长常用的鼓励方式,但过度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变得物质化。例如,邻居张姐为了让七岁的儿子每天完成作业,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奖励五块钱。儿子为了挣到这五块钱,每天都能完成作业。但一段时间后,张姐发现孩子开始拖延,不愿意写作业。原来,儿子嫌五块钱太少,要求涨到十元。
② 过度的表扬,导致孩子飘飘然
表扬和鼓励是父母对孩子表现的一种肯定,但过度的表扬和夸奖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做事情时不用心,好像只是在执行任务,不追求质量。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成为滥竽充数者。
③ 要求太高太严格,让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
如今有些母亲采用“虎妈”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但过高的要求可能会让孩子心理上受到挫折,变得怯弱,失去前进的动力。
物极必反,不当运用“扇贝效应”可能会引发相反的效果。因此,父母在运用这一效应时,应掌握好度量,避免负面影响。
今日话题互动讨论:你家孩子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好习惯?作为父母,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习惯养成有一定的规律,父母善用“扇贝效应”,给孩子持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