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许多人选择换上凉鞋、拖鞋,以缓解脚部的高温。然而,脱下严实的鞋袜后,那股难以忍受的酸臭味便扑鼻而来,伴随着脚后跟的干燥、裂纹和脚底的脱皮,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奇痒无比的“脚气”。面对这种令人痛苦的体验,许多人却选择不就医,而是尝试各种生活小妙招来治愈“脚气”,其中白醋泡脚就是流传甚广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尹斌博士,为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脚气”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脚气,医学上我们称为足癣,是由皮肤癣菌(一类主要引起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的真菌)引起的脚趾间、脚底及脚侧缘的浅表真菌感染。根据不同的表现,足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如水疱型会在脚趾背、脚趾缝、足弓等部位的皮肤发红,出现许多小水疱,痒感特别明显;鳞屑角化型则会导致皮肤增厚、干燥,表面蜕皮,特别在冬天,脚后跟和脚底边缘的“老茧”样皮肤还会出现皲裂、出血;浸渍糜烂型则会在脚趾缝出现皮肤浸渍、发白,轻轻去掉发白的皮肤还可以看到鲜红的糜烂面。
那么,用白醋泡脚靠谱吗?
尹斌博士指出,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5~37℃,湿度95%~100%,酸碱度PH5.0~6.5。而白醋的酸碱度PH通常为2.4~3.4,白醋的酸性可能有一定的抗菌效果,能够抑制一些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然而,长期用白醋泡脚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如皮肤刺激、皮肤干燥和掩盖症状等。
首先,频繁使用白醋泡脚可能导致皮肤处于过于酸性的环境,相当于一直给皮肤施加酸性刺激,尤其是对于皮肤本身就比较敏感或者已经存在问题(如皮肤发红、糜烂等)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原有问题,甚至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
其次,白醋作为酸性物质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使得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和紧绷感。
最后,虽然醋泡脚可能暂时缓解脚气的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导致足癣发生的“罪魁祸首”还逍遥法外。且由于足癣具有传染性,不及时正规治疗可能会导致真菌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尹斌博士强调,白醋并非万能之药,若想通过白醋泡脚杀灭真菌,治愈“脚气”,非常困难。当我们怀疑感染上“脚气”时,还需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
那么,如果不幸感染,该如何摆脱“脚气”的魔咒呢?
尹斌博士介绍说,虽然脚气的类型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治疗脚气的根本就是治疗真菌感染。正确治疗脚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至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经专科医师判断,联合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是否真菌感染,并根据皮损具体表现结合个体综合情况给与外用及口服抗真菌等药物规范治疗。其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第三,日常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勤于更换,保持鞋袜清洁干燥。第四,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及浴室泳池等公共场所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鞋袜等个人物品,不赤脚行走。最后,同时积极治疗自身及家庭成员的甲癣、体股癣等癣病。
值得注意的是,口服及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种类很多,剂型多样,治疗效果不完全等同,不同药物不同剂型适合的情况也有不同。而且现在市面上很多抗真菌药物都属于复合制剂,其中会添加激素成分,使用不当的话也会存在隐患。所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大家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早日摆脱“脚气”的困扰。
但沁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白醋泡脚可以治疗“脚气”,靠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