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黄帝内经》认为啥原因?咋治疗?医学博士用心整理

月经不调?《黄帝内经》认为啥原因?咋治疗?医学博士用心整理

萧佳芸 2024-12-03 果蔬养生 338 次浏览 0个评论

#慢性病那些事#月经不调的患病率在女性中很高,几乎所有女性多多少少会出现月经量少、月经量多、月经紊乱、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前期、月经后期等,可能程度不同,可能忍忍都过去了,但一旦拖延到崩漏乃至其他严重的问题,如果还不治疗,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重视,而加以治疗。

从今天开始,#健康科普排位赛#我就开始分享古中医,包括古代中医典籍中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和治疗的。

今天就讲讲《黄帝内经》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和针对其的治疗的。

月经不调?《黄帝内经》认为啥原因?咋治疗?医学博士用心整理

图:月经不调在《皇帝内经》中的认知,影响深远

月经不调,这一系列疾病,在《黄帝内经》时期还未能被列入单列疾病,对其认知和描述散见于《素问》、《灵枢经》等各章节。

《黄帝内经》是目前中医界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其对于月经不调的认识可在《素问·阴阳别论》、《素问·腹中论》、《灵枢·水胀》等几个篇节。

例如,《素问·阴阳别论》中提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在这里,月经不调称作“女子不月”。

再例如,《灵枢·水胀》中提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在这里,月经不调被称作“月事不以时下”。

再例如,《素问·腹中论》中提到:“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在这里,月经不调被称之为“月事衰少不来”。

月经不调?《黄帝内经》认为啥原因?咋治疗?医学博士用心整理

图: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中对月经不调的认识,还没有疾病的名称,大多以其表现的症状来称谓。

《黄帝内经》还论述了月经不调的致病原因——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这一认识被后来各代的中医大家所接受,强调心脾损伤为月经不调乃至闭经的重要因子。

基于这个认知,《黄帝内经》指出了月经不调的治疗在于调理心脾。

认同治疗月经不调在于调理心脾这一学术思想的,还被后来几大中医学家所遵从和沿用,包括明代的几大医学家薛已、明代儿科医家万全、明朝著名医学家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清代医学家顾靖远和清代医学家怀远等人。


明天我们将继续解读在《金匮要略》里是如何解读月经不调系列疾病的,敬请期待。


本文参考(侵删):1.2019年三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马丹博士论文《基于中医古籍的月经不调核心概念与诊疗理论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月经不调?《黄帝内经》认为啥原因?咋治疗?医学博士用心整理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