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郑医生接待的高龄肺癌患者日益增多。
这一群体具有其独特性,因为他们有限的自然寿命。
“老年人不应接受积极的治疗干预,因为其自然寿命有限,身体状况较差,治疗会进一步加重其身体负担,从而加速死亡”的观点甚嚣尘上,仿佛高龄患者就应当被遗弃,不应得到有效治疗。
超过70岁就不治疗了吗?
老林,82岁,和其他老年人一样,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吸烟超过50年,肺部状况也堪忧。
尽管如此,他的中气仍然很足,甚至能一次性爬三楼楼梯。
2018年11月,他的家人带他来找我,因为肺部发现肿瘤。
然而,我惊讶地发现,这个病变从2017年7月就已经开始存在。
但长时间以来一直未予处理。

2017年7月胸部CT显示右上肺病变,当时大小为17*15mm。
没有处理。
2018年6月复查CT,提示病灶增大,大小为45*34mm。
仍然没有处理。
到了2018年11月复查CT,提示病灶进一步扩大,大小为50*34mm。
这是纵隔窗的比较,

在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肺部病灶增大,而纵隔淋巴结无显著差异;
而在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伴随着肺部病灶的增大,出现了多发、多站的纵隔淋巴结肿大。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除了肿瘤本身在进展,纵隔淋巴结也出现了转移!
2017年7月,临床分期 T1bN0M0 IA期
2018年6月,临床分期 T2bN0M0 IIA期
2018年11月,临床分期 T2bN2M0 IIIA期
我对于这种对肿瘤放任不管的决策感到困惑,因为从我所见,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子女十分孝顺,这种决策似乎并不合理。
在与其沟通中,我发现是当地医生认为
“超过70岁就没有必要进行积极的治疗,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结果”
那么,这次他们为何又前来就诊呢?
因为老爷子痰中带血,家人开始担心……
郑医生安排了肺穿刺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肺鳞癌,没有基因突变。
IIIA期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法手术,也无法使用靶向药物。
很遗憾,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高龄人群的肺癌特点

我认为,相比于其他年龄段,高龄肺癌人群有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身体状况较差。
高龄人群往往伴随着多种合并症。
这个老年人身上,就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很差,走平路都喘。
可以说,这个群体中的任何手术,风险都是相对较高的。
其二、肺部情况复杂。
老年人的肺部情况是极其复杂的。
一方面,长年吸入的粉尘可能诱发机体出现更多的肺部结节及肿大的纵隔淋巴结;
一方面,陈旧性的肺结核可能出现与肿瘤难以鉴别的“厚壁空洞”样表现,且出现显著的牵拉胸膜的征象;
另一方面,许多饱受慢性支气管炎困扰的老年人,其容易诱发肺部炎症,有时也可表现为肿瘤性的征象。
……
总之,老年人的肺部病灶需要仔细鉴别诊断,非专科有经验医生不可。
关于高龄肺癌的常见谣言

谣言一、老年人肺癌发展较慢
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还是其所处阶段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尽管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稍差,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体内养着一个几公分大小的瘤子,营养仍然是充足的。
老年人恶性肿瘤充其量只能说是“一般不会发展太快”。
因为发展很快的恶性肿瘤,很多是胚胎源性,而高龄患者不是好发人群。
谣言二、70岁以上肺癌不做手术
7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手术风险确实较高,因此需要慎重。
但风险高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
因为现在的手术技术已经比往年有了很大进步。
在开放手术条件下,一个切口动辄十几厘米,有的还要断肋骨。
而在微创条件下,一个3-4cm的小切口就可以解决问题。
郑医生所在的团队一年中,有90%以上的手术都是在微创条件下完成的。
近年来兴起的精准亚肺叶切除技术,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肺功能损耗。
这两项技术的结合,使手术创伤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为这部分特殊人群创造了治疗机会。
70岁绝非手术的禁区。
谣言三、高龄患者得肺癌,治疗太痛苦且没有意义。
肺癌治疗日新月异,除了手术进展之外,
传统的化疗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副作用进一步降低;
传统的放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放疗靶区更加精准;
此外,还有“无需住院,门诊开药带回家吃”的靶向治疗。
郑医生实在不知“治疗太痛苦且没有意义”的论断从何而来?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于1983年拍摄了一部名为《楢山节考》的电影。
电影描述了一个日本深山中的贫穷小村子,因贫困而沿袭下来了一种抛弃老人的传统。
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无论是否依然身体硬朗,只要到这个年纪就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上丢弃,以节省粮食的支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超过70岁的肺癌就别治了,顺其自然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