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二者是可以明确区分的。现代医学认为:
- 体温37.3 ~ 38度为低热;
- 38.1 ~ 39度是中等热;
- 39.1 ~ 41度是高热;
- 超过41度则是超高热。
现在,许多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急忙送去医院。其实,我认为这样做大可不必。有些家长可能只是出于自我安慰的心态,想将问题交给医生,自己花钱了事。

- 首先,担心孩子有问题,问题会扩大。
- 其次,内心深处似乎认为可以将问题直接推给医生,自己花钱了事。
正如古人所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了解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都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发热是常见现象。我们作为家长也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小时候每次发烧都像是长身体的预兆。
现代医学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年发热的平均次数如下:

实际上,不必等到现代医学的认知,古代医家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对人体变化的记载。例如: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合,故人有子。”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这些记载是针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其实,对于小儿,也有一本名为《颅囟经》的书有记载:
“凡小儿自生,但任阴阳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变蒸,此骨节长来,四肢发热,或不下时乳食,遇此时,上唇有珠子如栗粒大。”
这里所说的小儿是从出生开始算,两周岁以内的小孩。古人在观察人的生长变化时,已经觉察到有些发热是必然的生理现象。因此,后世有“变蒸学说”之说。
隋朝医学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变蒸候》记载:“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学说,有十变九蒸、十变八蒸、十变七蒸的不同观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女婴少则28天变蒸一次,男婴多则32天变蒸一次。
以下是十变九蒸表和中西方对小儿发育周期的认识。


从这两张表可以看出,古今的观点并无太大差别。今天的所谓科学,只不过是我们不了解过去罢了。
正确答案是:
1. 两岁以内小儿,如果发热温度低于38度,可视为生理发热,无需过分紧张!
2. 生理发热的2岁内小儿,掀起上嘴唇,会看到内侧有栗米大小的珠子,为生理性发热。
3. 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即使发热,但如果精神状态好,能睡(不一定能吃),那就是生理性发热。
4. 摸孩子的耳朵,发凉为生理性发热。
生理性发热,只需保持清淡饮食(如白粥,可加3 ~ 5片生甘草),充足睡眠即可。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度,或伴有手脚冰凉、耳朵发热,并且精神萎靡,那就赶紧去医院!因为这种情况通常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
@大家健康 #大家健康超能团##小儿发热#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宝宝发热怎么办?医生提醒:学会判断发热分级,孩子少遭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