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A问:主任医师,您好!我家宝宝出生43天,至今还未接种疫苗,黄疸值为9.1、6.9和6.3。在30天时,黄疸值为8.1、5.9和5.7,似乎有升高的趋势。昨天去医院查了母乳,结果显示在正常值范围内。医生开了茵枝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并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但我看到一篇关于宝宝黄疸的文章,说如果黄疸值不是太高,就不必过于担心。服用茵枝黄可能会导致腹泻,我觉得这对宝宝来说可能不太舒服。所以,我希望能自然退黄,同时密切关注黄疸值的变化。如果有异常升高,我会立即带宝宝去医院。等到黄疸退去后,再接种疫苗。请问我的做法是否可行?
鲍教授回答:之前已经回答过类似问题,您的想法是合理的。宝宝目前的黄疸值暂时不需要用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实际上,生理性或母乳性黄疸并不会影响疫苗接种。许多社区医院要求黄疸降到一定值才能接种,是为了避免可能的责任纠纷,这是出于谨慎考虑。不同地方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要求黄疸值低于5,有些要求低于6或7。您可以在家中隔着玻璃给宝宝晒太阳,这有助于退黄,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胸部。持续记录宝宝的黄疸值,如有异常升高,请及时就医。
大部分生理性黄疸会在一个月内消退,但母乳性黄疸可能会持续3个月。为了让孩子能按时接种疫苗,母亲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3-5天,喂配方奶,待黄疸降下后再接种。您也可以与社区医生沟通,说明是母乳性黄疸,争取医生的理解,允许接种疫苗。
宝妈B问:宝宝出生22天,母乳喂养,出生7天时的黄疸值为13,现在的黄疸值为11.9,请问需要治疗吗?
鲍教授回答:新生儿黄疸多为生理性或母乳性,通常不需要治疗,会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持续约10天,然后逐渐减轻,并在3~12周内恢复正常。在此期间,哺乳、呼吸、发育等一切正常。如果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下降,重新哺乳后会上升,那么就可以判断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长达3-4个月,但通常不会太高,对宝宝没有不良影响。
家长可以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肚子,让宝宝多趴一趴,这有助于排便,从而降低黄疸值。家长还要持续监测宝宝的黄疸值,只要不超过14g/dl,一般无需紧张。如果黄疸持续明显增高,伴随进食减少、腹胀、黄疸不退,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是否异常。
宝妈C问:2个月大的男孩,黄疸值为9.5。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异常,县医院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要求必须住院治疗。请问这个情况是否严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如果需要,请问您有什么治疗方案?
鲍教授回答:首先要看孩子的临床症状。2个月大的孩子黄疸值仍有9.5,接近中度黄疸,一般2个月的黄疸早就退了,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此外,医生会检查肝脏,观察是否有肝脏肿大,大便是否呈白陶土色,尿色是否逐渐呈深黄。血液检测中,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都明显偏高,这些都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指征,因此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应该是准确的,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病因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遗传性代谢缺陷及肝内胆管及间质发育障碍有关。建议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原学检测以及代谢病筛查,具体查清病因后按原发病治疗,治疗方法请遵医嘱。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精选问答—别不拿新生儿黄疸当回事儿,若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