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皮肤病,去宽街。”这句话在北京百姓中流传甚广。俗话说,“外科不治癣,治癣便丢脸”,这反映了皮肤病治疗的复杂性与挑战,也让患者感受到病情难以迅速治愈的困扰。
皮肤病虽显于体表,却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紧密相关。若仅治其皮,则疗效往往不佳。中医深知“症现于四肢五体,病存于五脏六腑”的道理,倡导内外兼治,并凭借药物剂型多样、给药途径丰富的优势,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在《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北京中医医院在“中医皮肤病学2023年度排行榜”中再次位居全国第二。

研究医术 诊治顽疾
作为中医皮肤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学科以及中医皮肤美容学科的摇篮,皮肤科始终坚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以彰显中医特色、提升医疗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核心,以强化皮肤病防治能力为重点。
皮肤科将中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核心研究方向。经过数十年的不懈探索,他们不断完善“从血论治”的理论体系,优化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深入阐述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建立了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此外,他们还与北医三院皮肤科共同申报了“2023年北京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旨在探索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的新模式,提升中医药治疗重症银屑病的能力,并创新一站式中西医协作综合诊疗服务模式,建设重症银屑病中西医协作诊疗团队,制定重症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最终实现提升重症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研制良药 守护健康
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保持其特色和优势,中药制剂得以不断优化,方便患者使用。皮肤科运用特色制剂,为患者提供了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就是为了这个来的!”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一位80多岁的李奶奶笑着指着护士手中的一根黑色小棍儿说。
李奶奶大腿上长了带状疱疹,虽然水疱已经消退,但疼痛依然剧烈。经过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中医医院。护士将小棍儿在酒精灯上炙烤,不一会儿便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然后将其涂抹在纱布上,找到痛点,敷在李奶奶腿上。一周后复诊,李奶奶的疼痛明显减轻。
这个让李奶奶慕名而来的“小棍儿”,叫黑色拔毒膏,俗称拔膏棍,对于气血不畅、湿毒蕴结等造成的皮肤角化、肥厚增生、疼痛等具有很好的疗效。皮肤科主任周冬梅介绍,拔膏棍源于古代的黑膏药,是中医特色的外用药剂型。其用药讲究,含有鲜凤仙花、透骨草、马前子等20多味中药。以鲜凤仙花为例,必须在花期内采集,它能抑制真菌、促进渗透,是制作拔膏棍必不可少的原料。
拔膏棍的发明人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创始人赵炳南。他对传统黑膏药剂型进行了改革,去掉了膏药裱褙的敷料,将其直接做成棍状,可摊涂热贴,可烧熔成滴,可加热蘸烙,还可熔化后加药。根据皮损特点及大小,灵活选择相应的用法,从而控制药物的温度及涂布面积,实用方便。
院内制剂的研发过程与新药无异,其难度甚至更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炳南基于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凉血活血汤对血热证银屑病有显著疗效。上世纪90年代,皮肤科团队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有效性。“那时候每天能发出上千袋。”皮肤科副主任张苍回忆。2000年初,团队进一步优化配方,成功研制出凉血活血胶囊,药效不变,服用更方便。
融合中西 守护健康
皮肤科团队坚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中医特色,提升医疗质量及临床疗效。无论是中药药浴、黑布药膏等传统疗法,还是现代窄谱中波紫外线、红蓝光/光子/激光治疗技术,都成为了医务人员手中的“武器”,为皮肤病诊疗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皮肤科通过与顶级西医医院相关科室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聘请学术顾问,定期查房、会诊,定向培养临床骨干,提升收治疑难危重症的能力;通过区域合作,吸引或转诊危重症患者;显著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救治重大疑难皮肤病的能力。

历经数十载风雨洗礼,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不断发展壮大,汇聚了众多中医皮肤科的精英,他们承载着中医的智慧与传承,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完美融合,以仁术勤和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皮肤健康。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北区域诊疗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建设基地,是华北区域诊疗中心和京津冀皮肤科中西医融合发展联盟盟主单位,建立了中医皮肤学科的全国协作网络。
皮肤科目前拥有国医大师1名,首都国医名师5名,首都名中医3名,国家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4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局级科研项目,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形成密切协作关系,成立中医皮肤科重点实验室。
供稿:皮肤科
编辑:宣传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68周年明科巡礼|皮肤科:和融中西治顽疾 善制良剂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