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蓝菲悠 2024-12-12 家庭养生 407 次浏览 0个评论


尽管今年“三伏天”已过,但“秋老虎”仍在肆虐,气候虽带有些许凉爽,却仍伴随着闷热与火燥,使得人们频繁出汗。大多数人出汗是身体的自然反应,用于调节体温和代谢,但有些人却异常多汗,汗流不止,甚至非自愿地冒汗,给生活、工作、社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动不动汗多、汗不停,排除劳动、运动、情绪激动以及高温闷热、饮食辛辣等原因,可认为是“多汗症”。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多汗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颈部频繁出汗、前胸后背湿透、腋下和腹部黏糊糊的、手心脚心湿润,且出汗量远超常人,且均为非自愿出汗。

由于长期多汗、潮湿,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发白、皱缩和开裂,容易引发皮炎和疹斑,并常伴有汗臭和油腻感。衣服因经常汗湿,容易感冒,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认为多汗症主要与内分泌紊乱——如甲亢、血糖异常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紊乱,肿瘤或感染——如血液病、结核、心内膜炎等,或服用药物处于更年期等问题诱发。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使用激素药物、喷止汗剂、施行交感神经点断手术等。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许多患者转而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中医治疗汗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对于头颈多汗、手足多汗、足底多汗、腋下多汗等问题,都有丰富的辨证经验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一些中医在辨证多汗症时,可能过于简化,只从局部考虑用药,未从全局角度出发,导致多汗症久治不愈,甚至因滥用清热药、温燥药而引发新的问题。

中医认为,多汗就是白天自汗和夜间盗汗,两者都是病态的汗症。多汗症可遗传,与先天不足有关;也可因消渴、肺热、湿阻、肠结、偏枯、闹心等后天原因引起。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在中医理论中,多汗症与“阳加于阴为汗”的总论密切相关,也与“汗为心之液”、“汗为气余”等分论紧密相连。多汗症可能涉及湿热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等多种路径。诊断多汗症的“总源头”,在于“六经辨证”。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六经辨证”是中医的基石、核心和重点。只有深入了解六经如何辨证、如何传变,才能正确治疗多汗症。由六经辨证去破解、分析汗证,才是抓住了中医的精髓,牵住了多汗症的“牛鼻子”。

“六经辨证”出自《伤寒论》,它思考人体运转,帮助人体排病,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按病症发生的位置分,有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均有阴阳,因此:

表证之阳病——太阳病,表证之阴病——少阴病;

里证之阳病——阳明病,里证之阴病——太阴病;

半表半里之阳病——少阳病,半表半里之阴病——厥阴病。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治疗多汗症的原则有三个:

1. 表证从表面解,用汗法,这是现在许多中医治疗自汗、盗汗等问题的常用方法,但许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其他两个办法。

2. 里证从里面解,用吐法或下法,下法较为常见,通过泻下逐下,解决汗证病因从肠道排出。

3. 半表半里证从三焦解,以脾胃为重点,通过解决小便问题,解决汗证病因。

每个证的治疗原则还需考虑虚实因素,“实”是痰滞、血瘀、便秘等结结实实堵住的,“虚”则相反。

此外,别忘了,汗是人体津液,津液在全身是流动的,治疗多汗症还需考虑滋阴、扶阳、补虚、建中、清热、泻热等多种方法。

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总的来说,多汗症的辨析至少有六种证型,从“六经辨证”入手,能更全面地解决问题。当然,还需要考虑各种症状可能同时出现,这需要中医临床认证辨证,把握主证,用对药方,病情治疗才能较快见效。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全身老是汗津津,衣服经常湿漉漉,怎么调理?中医六经辨证来解难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