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即宝宝皮肤和眼白发黄,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而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与母乳喂养有关,大多出现在宝宝出生后一周左右。虽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其实是良性的,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1. 母乳中的特殊成分:母乳里含有一种叫β-葡萄糖醛酸酶的物质,可能使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导致黄疸的“元凶”)更难排出。新生宝宝的肝脏尚未完全发育,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弱。

2. 宝宝的肝脏还在“学习工作”:新生宝宝的肝脏还在“学着工作”,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强,尤其是早产儿,胆红素容易在体内积累,导致皮肤变黄。
3. 母乳喂养的方式:宝宝刚开始吃母乳时,可能因为喝得不够多,体内液体不足,排胆红素的速度减慢,黄疸可能更为明显。
1. 小脸变成“小黄人”:宝宝的皮肤会变黄,尤其是脸上和眼白,逐渐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看起来像个“小黄人”,但通常不会感到不适。
2. 活蹦乱跳的“小太阳”:尽管黄疸明显,但宝宝的状态一般很好,吃喝拉撒都正常,精神也不错。
1. 观察和询问:医生通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询问母乳喂养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
2. 血液检测:有时医生会对宝宝进行血液检测,测量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以确定是否为母乳性黄疸,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感染或其他疾病。
1. 继续母乳喂养: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们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停止喂养可能会让宝宝错过很多好处。只要宝宝状态好,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2. 增加喂奶频率:可以尝试增加喂奶次数,确保宝宝喝够奶,这有助于宝宝排出更多胆红素,减轻黄疸。
3. 晒太阳:适当的阳光照射对宝宝有好处,可以帮助分解皮肤中的胆红素。但需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阳光不强时晒太阳。
4. 必要时补充配方奶:如果黄疸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时间内补充一些配方奶,增加宝宝的液体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5. 定期复查,听从医生建议:按时带宝宝去医院复查,观察黄疸是否好转,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整护理方法。
1. 提前准备哺乳知识: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们可以学习一些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出生后能顺利哺乳。
2. 密切观察宝宝: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黄疸迹象,必要时联系医生。
3. 保持母乳充足供应:妈妈们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确保母乳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因奶水不足导致黄疸加重。
4. 预防感染:注意保持宝宝的卫生,避免感染,定期给宝宝做健康检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减少黄疸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宝宝脸黄别担心!一位妈妈聊聊母乳性黄疸的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