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药 | 牡丹皮

养生知药 | 牡丹皮

宣晨依 2024-12-15 食疗养生 143 次浏览 0个评论
养生知药 | 牡丹皮

《本草纲目》赞誉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神农本草经疏》强调其“味苦而微辛,气寒而无毒,为凉血热之要药”;

《日华子诸家本草》指出其“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珍珠囊》言其“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本草汇言》称其“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医学入门》赞誉其“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药性论》强调其“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滇南本草》指出其“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牡丹皮为筒状、半筒状或卷曲形的薄片,其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刮去外皮者则呈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纹及发亮的结晶。质地硬脆,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传统经验认为,条粗长、皮厚、断面粉性足、香气浓、结晶多者为佳。

牡丹皮在中医学中,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有一定的作用。

1.丹皮粥

【配方】丹皮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丹皮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用于热入血分所致的斑疹、吐血、衄血等出血症,或热病后期低热不退,或阴虚内热所致的骨蒸潮热,以及瘀血所致的腹痛、跌打损伤、痛经等。

2.丹皮炖瘦肉

【配方】丹皮6克,柴胡6克,白芍10克,瘦猪肉30克,佐料适量。

【制作】将丹皮、柴胡、白芍洗净与瘦猪肉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炖煮,至肉烂熟,加适量佐料,饮汤食肉即可。

【功用】疏肝解郁,柔肝清热。

3.丹皮茶

【配方】丹皮6克,青蒿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制作】将丹皮与青蒿洗净,与茶叶一起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代茶饮。

【功用】清热凉血。适用于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4.槐花丹皮柏叶粥

【配方】槐花50克,侧柏叶15克,丹皮1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制作】将槐花、柏叶、丹皮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待米半熟时入冰糖,熬煮至粥熟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1次,连服10日。

【功用】防脱发。

5.牡丹皮地骨皮炖老鸽

【配方】牡丹皮、地骨皮各15克,老鸽1只,生姜3片。

【制作】将牡丹皮、地骨皮洗净备用,老鸽清洗干净,与牡丹 皮、地骨皮、生姜一起放入炖盅,加入热开水1000毫升,加盖隔水炖约两个半小时,食用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用】滋补肝肾,益气理血。

6.丹皮橘叶肝

【配方】丹皮10克,橘叶10克,羊肝60克,佐料适量。

【制作】将丹皮、橘叶与羊肝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炖煮,肝熟后切片加佐料食用。

【功用】疏肝理气,清热凉血。

脾胃虚寒泄泻者应避免食用。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也应慎服。根据《古今录验方》、《日华子诸家本草》、《本草经集注》和《唐本草》的记载,牡丹皮忌与胡荽、蒜同用,且畏菟丝子、贝母、大黄。此外,《本经逢原》还提醒自汗多者及痘疹初起者应避免使用,以防散血。

特 别 声 明

非临床执业医师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文/徐传庚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养生知药 | 牡丹皮

—— 牡丹皮,传统中医的瑰宝,在您的健康养生之路上,愿为您带来清凉与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养生知药 | 牡丹皮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