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

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

廖希毅 2024-12-17 职场养生 875 次浏览 0个评论

以下是优化后的内容: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宝宝的健康无疑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出生后显得异常安静、吸吮无力、身体发硬,或者双拇指内收紧握,那么一定要及时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这很可能是新生儿脑损伤的迹象。那么,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它有哪些原因和症状?了解这些内容,父母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到1岁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婴儿期危重疾病或创伤所留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发育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虽然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病率在宝宝群体中不高,但它却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很多因素都可能引发。然而,随着孕期保健措施的加强和医疗设备的完善,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 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早产、低体重、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核黄疸、严重感染性疾病、低血糖、脑瘫、脑发育不全、多胎,以及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或严重心肺疾患等。其中,缺氧或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最为常见,占比达到60%到70%。此外,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意外情况(如摔倒、碰撞)也可能导致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的症状 新生儿脑损伤的症状在不同的月龄有不同的表现。在新生儿期,可能出现哺乳困难、哭声微弱、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或增强、新生儿痉挛、行为异常等。随着月龄的增长,症状也会逐渐明显,包括手紧握拳、不注意看人、反应迟钝、头不稳定、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有非对称性姿势等。到了4-5个月,可能出现表情呆滞、眼不灵活、不追视、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手不灵活等。随着月龄的进一步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直至不能独坐、不能爬站、不会迈步等。

了解这些内容后,父母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宝宝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定期进行产检,避免早产、感染等可能的风险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什么是新生儿脑损伤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