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欣欣在英国留学,由于“大姨妈”几个月没有来,趁着放假回国再次来到医院。如果不是欣欣的妈妈提醒,我几乎认不出来眼前这壮实的女孩了。
三年前,欣欣曾在我这里接受药物治疗,恢复了规律的月经周期。那时她正在读高中,中等偏瘦身材,脸颊和后背的痘痘让她烦恼,还经常会两三个月都不来月经。经过化验和检查,我发现欣欣的雄激素偏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接受药物治疗后,她的月经恢复了正常,身上的痘痘也逐渐消失,高中毕业后顺利出国留学。然而,在英国,汉堡、面包等西方饮食代替了传统中餐,再加上学习紧张、缺乏运动,欣欣的体重迅速增长,再次出现了闭经。
欣欣的问题属于在女性中很常见、表现为月经失调的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患者月经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有非月经期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延长(两次月经第一天间隔大于35天)、闭经(停止月经来潮3个月以上)等。如果出现这些月经异常问题,伴有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或双侧卵巢小卵泡在12个以上),或化验提示血清雄激素水平偏高,排除了其他引起雄激素升高的疾病,就可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不排卵或稀发排卵,月经不规律,成年后容易遭遇不孕、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困扰。部分患者体形肥胖,容易进展为代谢综合征。月经失调和生育困难,还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问题。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从女孩的青春期起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常从青春期起病,也有的女性在成年甚至生过孩子后,才出现月经失调。此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影响比较大。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父亲或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女孩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体重增长,尤其是超重、肥胖,容易诱发停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就是说,身体脂肪比例的增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它其实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身体组织对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不敏感,会迫使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过多的胰岛素会促进雄激素分泌,促进细胞增殖分裂,导致卵巢出现多囊样改变。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表现,规律的月经以规律的排卵为基础。下丘脑、垂体是指挥排卵的司令部。卵泡的发育需要能量,胰岛素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让能量得到利用,人体血糖下降。在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中,胰岛素起到了“开锁”的作用。如果这个机制出现故障,葡萄糖就难以进入细胞,或是进入的量减少,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能量匮乏,卵泡发育停滞,停经、不孕也就随之而来。
特殊遗传背景、高脂血症、肥胖症等都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欣欣读高中时体形偏瘦,当时她出现的月经不调、长痘等与她的遗传背景有关,她父亲患有高血压。接受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后,欣欣的月经恢复正常,但留学后的生活方式造成她身体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再现,因而再次停止排卵而闭经。
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围绕胰岛素抵抗这一核心病理机制展开。遗传背景不能自主选择,不良的生活方式则是可以主动改变的。
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青春期女孩来说,防止体重过度增长意义重大。已经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减轻体重有益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增加身体的肌肉含量,减少脂肪,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维生素D参与胰岛素的分泌和信号传递过程。维生素D缺乏是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皮肤经日照,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D前体。常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奶、蘑菇等,和晒太阳一样,能够防治维生素D缺乏。
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经济、安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月经问题效果显著。口服二甲双胍,能促进卵巢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仅有助于恢复排卵和月经规律,还能降低患者的游离睾酮水平,减轻体重,改善体毛过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除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大姨妈”不来还可能是由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原因造成。过度节食或减肥、精神压力大、心理应激等也可能造成闭经。闭经不仅节省了“姨妈巾”,还可能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骨密度下降、代谢紊乱等问题。青春期是女性骨质积累的重要阶段,骨质积累依赖于雌激素的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骨密度降低。因此,女性朋友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确保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大姨妈”迟迟不来,帮她找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