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每位妈妈都可能经历过。大人的腹泻通常可以自行缓解,但宝宝肠胃功能相对脆弱,腹泻可能更为严重。世卫组织(WHO)曾指出,腹泻是5岁以下孩子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对于宝宝腹泻,家长的正确喂养和悉心护理至关重要。错误的护理方式可能给宝宝带来危险。糕妈发现,许多妈妈并不知道如何妥善照顾腹泻的宝宝,甚至只在腹泻期间给宝宝喝白粥。那么,宝宝腹泻时,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误区,并知道如何合理饮食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大便稀并不一定就是腹泻。宝宝的便便通常会比大人稀一些,尤其是母乳喂养时,偶尔一两次的稀便,且宝宝精神好、身体无任何不适、喝奶正常,就无需担忧。但如果宝宝的便便突然变得特别稀、量大,次数也明显增多,甚至伴有呕吐、腹胀、发热、易哭闹、精神疲软等症状,那很可能就是真的腹泻了。
宝宝腹泻的原因大致分为感染性腹泻(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和非感染性腹泻(如食物不耐受、过敏等)。其中,病毒性感染较为常见,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食物不耐受或过敏引起的腹泻,最典型的是乳糖不耐受和蛋白过敏。
对于宝宝腹泻,一般可以在家护理,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粪便中有血丝,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或胃肠道问题。
- 频繁呕吐,或呕吐物中有红色血丝或咖啡色物质。
- 宝宝脱水症状明显,如明显口渴、尿量少、眼泪少、眼窝凹陷等。
- 伴有发烧39℃以上。
- 急性腹泻超过2天症状没有好转。
- 小于6个月的宝宝以及早产儿,腹泻后建议及时就医。
当宝宝腹泻时,有些妈妈可能会急于给宝宝吃止泻药或抗生素。但我们要知道,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对病毒性感染无效,且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泻。对于感染性腹泻,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逐渐恢复,腹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帮助排出病原体和毒素。因此,一味止泻可能不利于清除体内的病菌。
宝宝腹泻时,最重要的是防脱水。腹泻次数多、进食量少,容易导致脱水,症状如小便少、眼窝或囟门凹陷、皮肤干燥、哭时泪少等。严重脱水可能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甚至休克、死亡。因此,补水、补电解质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儿科学会(AAP)都推荐腹泻宝宝使用口服补液盐(III)。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另外,WHO建议给急性腹泻的孩子补充适量的锌,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关于腹泻期间的饮食,有些妈妈可能会让宝宝禁食或只吃清淡的米糊、米汤、白粥等。但实际上,限制饮食或只给予这些食物,并不会缩短宝宝的病程,反而不利于宝宝的胃肠道功能恢复。腹泻期间,宝宝可以继续吃曾经吃过的日常食物,如谷物、瘦肉、鱼虾、蛋、奶、果蔬等。如果进食量减少了,可以增加喂养次数。在做法上,可以把辅食做得比平时更细腻一些,如做成肉泥、肉丸,或做一碗含肉、蔬菜的粥,既好消化,营养也不错。
腹泻期间,这些食物需要避免:
- 高油食物,如肥肉、炸鸡、薯片等,以及牛油果、榴莲这类含油较多的水果。
- 高糖食物,如果汁、糕点、饼干、糖果等。
- 富含膳食纤维、促肠道蠕动、易产气的果蔬,如西梅、山楂、枣、西蓝花、豆类、玉米等。
- 含乳糖的乳制品,如纯牛奶(普通配方奶)、奶油、炼乳,或其他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因为腹泻可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可以吃低或无乳糖的乳制品,如舒化奶、酸奶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妈妈们正确护理腹泻的宝宝,让宝宝能够舒适地度过这段不适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宝宝腹泻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大部分家长弄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