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辛甘大热,能够暖肾阳,温脾胃。
肾阳不足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发凉,有些人即使在夏天也会感到寒冷。
此外,还会伴随尿频、尿量多,这在中医中称为“小便清长、余沥不尽”,特别是在夜间,夜尿频繁。
还会有耳鸣、听力下降、健忘、失眠等症状。
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还可能导致下肢水肿。
脾胃阳虚,吃凉食易引发腹泻,脾肾阳虚则会出现五更泄泻。
肉桂能够温下焦之火,温暖脾肾,补火助阳,益火消阴。因此,肉桂可驱寒温经,用于腰膝冷痛,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健忘失眠,五更泄。
有的人一吃东西就拉肚子,甚至夏天都不敢让脚沾水,却又很容易上火。
他们可能经常口腔溃疡,喉咙痛,牙龈肿痛,还容易长痘。
这其实是上热下寒的表现。
因此,他们如果吃清热药,很快又会感到上火。
而且,清热药往往性寒凉,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脾胃本就畏寒,吃清热药只会加重症状。
如果他们吃了温里药,又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中医认为,中焦不通,心肾不交会导致上热下寒之证。
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
正常情况下,人体水火平衡,肾水上承必须依赖肾中命门之火的蒸动。
如果肾阳不足,无法将肾水往上输送以滋润心火,就会出现上焦上火的症状。
同时,心火无法向下走,去温肾阳,肾阳不足,下焦就会出现冷证。
肉桂能够引火归元,补肾助阳。
这意味着肉桂能够将上焦的火热之邪引至肾,其意义在于:
一方面,上焦的火被引至下焦,上焦上火的症状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补充了下焦的阳气,下焦阳气足,寒冷的症状也得到缓解。
同时,在阳气的作用下,肾水被蒸腾至心,进一步平衡了心火。
一来一回,水火平衡,上热下寒之证就得到缓解。
但治疗由心火旺盛、肾阳不足导致的上热下寒之证,仅靠肉桂是不够的。
如果有人声称仅用肉桂就能治疗上热下寒,那就让他自己试试,看看他们的上火症状是否减轻或加重。
因此,肉桂常常与黄连一同使用,以治疗上热下寒。
肉桂温热,能够引火归元,补火助阳;黄连苦寒,能清心火。
一热一寒,交通心肾,从而消除上热下寒的症状。
总结:肉桂能够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总体来说,肉桂是温热的,因此阴虚或实热导致的上火症状不可单独使用。
同时,中医治病救人还需通过辩证论证,科普内容只是为了让大众了解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并非作为药物治疗的指导。
因此,切不可擅自用药。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肉桂——可治上热下寒,去除虚火;又可温肾助阳,驱散下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