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手脚心出汗较多的情况。这可能是热汗,也可能是冷汗。在中医的眼里,汗为阴液,需要阳气的蒸腾与宣发,才能迫使阴液从腠理而出。因此,针对日常手脚心出汗较多的情况,中医多从以下三种原因来认识和判断。
阴虚火旺 这类人平常比较容易上火,可能是由于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或是手淫、纵欲过度等导致的。主要表现为手脚心出热汗,盗汗,失眠多梦,或有自汗,心情烦躁、手脚心发热,或兼有午后潮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手淫、房劳过度、熬夜等,耗伤阴精,阴液大伤,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火虚热内生,热逼津液外泄,出现晚上睡觉出汗等;虚热内蒸,故心情烦躁、手脚心发热烦,潮热,颧红;阴虚内热,津液不足,故而口燥咽干、口渴、大便偏干、小便发黄。针对上述情况,平时可以泡点枸杞子、桑葚、麦冬、西洋参、石斛等中药材来喝,必要时也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湿热郁积 这类人平常多情志抑郁,脾气暴躁,或有抽烟饮酒史,喜食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或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主要表现为手脚心出热汗,汗液发黏,身热面赤,烦躁,口黏,口苦,口臭,排便粘滞不爽,小便色黄,舌苔黄腻等症状。中医认为,长期肝气不舒,情志抑郁,日久容易化热;长期饮食甜食或辛辣刺激之品,日久易生湿热。肝火旺盛或湿热内蒸,则见身热面赤,烦躁,口苦,小便色黄;热蒸津液外泄,则见汗出;湿热内蒸,湿性黏腻,则汗液发黏;舌苔黄腻,为内有积热之象。针对上述情况,平时可以用山楂、陈皮、蒲公英等来泡茶,或直接用赤小豆、薏苡仁、芡实、茯苓等来煮粥,必要时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选用龙胆泻肝丸、三仁汤、二妙丸等。
阳气不固 这类人平时比较容易犯困,抵抗力较差,容易过敏,易患感冒,主要表现为手脚心出冷汗,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汗出怕风,劳累或运动后加重,体倦乏力,面色少华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气亏虚,肌表腠理疏松,卫表不固,则容易汗出怕风,易于感冒;劳累或运动后容易耗气,气虚不能固摄汗液,故汗出加重,体倦乏力、面色少华,均为气虚特点。针对上述情况,平时可以用黄芪、人参、白术等来煮水喝,必要时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黄芪精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
综上所述,当经常手脚心出汗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必要时,还需经过医生的辨证后再选药调理,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药师提醒,经常手脚心出汗,多是3种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