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脾胃病的治疗中,除了补、消、温、清四种治法,张声生教授还总结了升、降、和、化四法,为临床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思路。
升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升法,即趋上、升陷的治法,在调理脾胃方面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强调“升阳”的重要性。张声生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根本在于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治疗应升阳益胃、升清降浊,常用羌活、柴胡升阳,黄连与黄芩共同降浊,配合半夏、干姜温胃,党参、白术、茯苓等则助肺气、养脾胃。
降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降法,即润下、降逆的治法,常用于治疗胃气上逆证,药物包括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竹茹、黄连、丁香、柿蒂等。针对胃气上逆的寒、热、虚、实不同表现,还需分别选择温中散寒、清热和胃、补脾益气、行气导滞的药物。
和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和法,通过和解作用,祛除病邪,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寒热混杂、虚实互见的病证。张声生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常用调和脾胃、调和肝胃、调和肝脾、调和胆胃、调和胃肠等方法,注重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扶正祛邪并用、表里双解。
化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化法包括化湿、化痰、化瘀。张声生教授认为,许多脾胃病反复发作与痰湿有关,而痰湿的产生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治疗中,他重视祛瘀逐痰,常用养血活血、活血祛瘀、搜剔通络等方法,同时注重调气,气行则津布,气运则血行。
通过这四种治法,张声生教授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入的治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治疗胃病不能忽视的4招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