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女性生育期的独特生理现象,与生殖健康息息相关。伴随着卵巢的周期性活动,子宫内膜的脱落和出血,规律的月经不仅是生殖能力成熟的标志,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的形成,源于女性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不断增生、脱落,进而引发出血。月经的第一次来潮被称为月经初潮。
初潮年龄一般在13-14岁之间,其早晚主要受遗传因素限制和其他因素影响,如营养、体重等。在如今生活水平较高的社会,营养和健康状况良好的女性不仅体格生长较快,月经初潮时间也可能提前。若17岁月经尚未来潮,应引起注意,建议及时就医。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21-35天之间,而非固定为28天。研究显示,有83.3%的女性周期长度并非28天,只要自身规律,且经检查无异常,长几天短几天都属于正常现象。
通常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 增生期,又称卵泡前期,相当于月经的第5-14天;2. 排卵期,卵泡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继续发育成熟,从这个时候开始排卵,一般是1-2天;3. 黄体期:当卵巢的卵泡排出后,卵泡激素急剧减少,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雌激素和孕激素会继续分泌,排卵后7-8天,雌激素会再次达到高峰,然后分泌逐渐减少,孕酮水平也会逐渐减低;4. 月经期伴随着卵巢和激素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子宫内膜脱落及出血。
每两次月经之间提前或推后只要不超过一周都是正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月经周期小于21天,或者已经间隔2个月还不来月经,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月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很多人对毫升没有概念,<5ML称之为月经量少,也就是说,不需要卫生巾,只需少量护垫即可。月经量过少可能是卵巢功能不足,或有盆腔炎症,或做过刮宫流产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变薄,导致的经血量减少。
而月经量过多>80ML,一般就是每天超过6-7片卫生巾,整个周期要用30片以上的卫生巾。这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或凝血系统异常有关。如果出现了这类情况,建议立即就诊,找出原因,避免贫血的发生。
通常,月经无明显特殊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和激素作用,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下腹腰骶部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也有部分女性深受痛经困扰。
痛经是女性在经前期或在行经期发生的腹痛,主要由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大多数于月经的第1-2天出现,少数在3-4天疼痛剧烈,表现为下腹一阵阵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常持续半小时至1-2天。当经血排出后即消失。对于已经生育过的妇女,突然出现痛经、乏力、面色苍白,应及时排查痛经的原因,排除器质性病变的痛经者,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解除过度的紧张,避免过度疲劳,改善不良生活环境。
女性在月经期间,应避免冷食,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颜色变黑,甚至月经停止,特别要注意不要吃冰淇淋。
月经期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症状或原有炎症急性发作,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上火诱发炎症。
来月经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供给,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性生活应绝对禁止,否则可能导致妇科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喝冷水,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重要的事情要多说几遍,各位女性朋友记住了吗?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关于“姨妈”的故事。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分享更多内容,请大家多多关注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女性健康,关于姨妈的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