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作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子,既是粮食也是药材,具有药食同源的独特性质。其营养丰富,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常用于单独煮粥或煮八宝粥食用。薏苡仁的味道甘淡,性微寒,能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被誉为“健脾补肺之要药”。
薏苡仁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水肿、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等证。在《本经》、《别录》、《食疗本草》等古代医书中,均有对薏苡仁功效的详细记载和描述。
薏苡仁的配伍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证。生用薏苡仁性偏微寒,能清利湿热,适用于湿热淋证;炒用则性转温燥,更适用于脾虚泄泻之证。此外,薏苡仁还适用于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常与其他药材如杏仁、蔻仁、半夏、厚朴等配伍使用。
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等症状,薏苡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常配伍麻黄、杏仁、甘草等药材。在治疗肺痈、肠痈时,薏苡仁能清热排脓,治疗内痈,常与其他药材如苇茎、冬瓜仁、桃仁等配伍使用。
薏苡仁的用法用量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与其他药材配伍时常用量在十余克至几十克之间。若用于煮粥食用,则用量可以适当增多。此外,健脾炒用,其余生用。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在使用薏苡仁时需要慎用,因为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对孕妇产生不利影响。
总体来说,薏苡仁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功效和配伍应用为中医提供了丰富的治疗手段和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本草精荟》:粮药同源:薏苡仁的功效与应用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