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然而,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却常常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由此导致的猝死事件也屡见不鲜。一个人究竟能坚持多久不睡觉?这种极端行为又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危害?睡眠为何能减少猝死风险?而人们普遍认为做梦是高质量睡眠的象征,这是真的吗?
2021年11月5日,36岁的王江龙被发现猝死在出租屋中。经过调查,警方发现其死因很可能与长期加班有关。王江龙在一家汽车厂工作十几年,然而在今年7月被调至工作强度大的物流岗位,工作时间也变得不规律,上一个月白班,下一个月晚班。10月份,他几乎整个月都在上夜班,每晚工作至次日早上。尽管他曾多次表示自己血压偏高,感觉喘不过气来,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长时间的工作和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如全身无力、口渴、头脑昏沉等。这是因为大脑在思考时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堆积在大脑中,会影响大脑供血。而睡眠是清除这些废物、恢复大脑活力的有效方式。在睡眠中,大脑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更容易冲刷掉代谢废物,为大脑“洗澡”。
那么,一个人最多能坚持多久不睡觉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曾有人进行了“剥夺睡眠实验”。美国高中生兰迪·加德纳在1963年连续264小时未眠,打破了保持清醒状态时间最久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在这过程中,兰迪并非处于健康状态。他经历了情绪急躁、恶心、记忆问题,甚至出现错觉和自言自语,最终虽然未出现生命危险,但大脑记忆力严重退化。
实际上,普通人很难承受如此长时间的清醒状态。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的承受能力会大幅下降。其次,普通人需要工作和学习,大脑消耗比不工作要大得多。而且,我们无法像实验中那样,有医生随时观察身体变化并抢救。猝死的有效抢救时间非常短暂,所以,要预防猝死,必须提前了解诱发原因,并及时补充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避免猝死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冠心病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运输血液的负担,导致心脏急剧收缩,引发胸痛。此外,情绪不佳和过度劳累还会增加诱发脑梗的风险,对人体心脏和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至于人们普遍认为做梦是高质量睡眠的象征,这其实并不准确。虽然做梦分为美梦和噩梦,但“一夜无梦”才是高质量睡眠的标志,此时大脑细胞几乎都在休息,没有任何焦虑,各方面的机能都得到了恢复。而做梦时,大脑细胞比较活跃,人的意识也会比较清醒。因此,要避免做噩梦,需要通过生活中的自我调节,并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如睡前泡热水澡、避免将手放在胸前、睡前喝牛奶等。
总之,睡眠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重视睡眠,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以预防猝死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男子连续上夜班猝死!一个人可以多久不睡觉?为何睡眠能减少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