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完美主义倾向者
- 2. 防御机制为内向攻击者
- 3. 父母中存在情绪积累者
- 4. 经历较大压力负面事件者
- 5. 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者
- 6. 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者
- 7. 存在脾胃虚弱或睡眠障碍者
- 8. 手脚冰凉、肾气不足者
- 一、完美主义倾向的抑郁原理
- 二、防御机制内攻击的抑郁原理
- 三、父母有严重情绪积累的抑郁原理
- 四、较大压力负面事件的抑郁原理
- 五、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的抑郁原理
- 六、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的抑郁原理
- 七、有脾胃虚弱或者睡眠障碍、手脚冰凉、肾气不足的抑郁原理
有一种说法是,会得抑郁症的人,都是“闲”出来的。然而,我们观察到底层的人们,他们似乎并未受到抑郁症的过多侵扰。其实,这并非因为他们忙碌得无暇抑郁,而是很多底层人士即便深陷抑郁,也鲜少寻求医疗帮助,因此他们的抑郁症并未得到确诊。
这就像某些国家不再大规模筛查新冠病毒阳性患者,由于不筛查,也就很难统计出确切的阳性病例数量。同理,一个人从抑郁情绪逐渐转变为抑郁状态,再进一步恶化成抑郁症,这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由于某些特质,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侵袭。
以下人群,容易受抑郁症困扰:
1. 完美主义倾向者
完美主义者对事情的完成程度和质量有着严格的预期。当事情发展未能达到他们的预期时,他们会质疑自己,导致持续的自我否定和内心的紧张,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
2. 防御机制为内向攻击者
个体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若选择内攻击作为防御机制,即将冲突和矛盾转移到自我内部,持续自我否定和攻击,容易引发抑郁。
3. 父母中存在情绪积累者
若父母中至少一方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这种家庭环境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使孩子习惯于自我否定,容易形成内攻击性,进而引发抑郁。
4. 经历较大压力负面事件者
当个体面临一定时期内的较大压力负面事件,若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负面情绪可能积累到无法宣泄的地步,进而引发抑郁。
5. 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者
若个体缺乏多样化的情绪宣泄途径,负面情绪可能长期积累,难以得到有效释放,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6. 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者
运动能够促进快乐物质的分泌,而缺乏运动的个体在遭遇重大打击时,可能因缺少快乐源泉而更容易陷入抑郁。
7. 存在脾胃虚弱或睡眠障碍者
长期脾胃虚弱或睡眠障碍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8. 手脚冰凉、肾气不足者
这些体质特征可能与长期的情绪抑郁和睡眠问题有关,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在我处理的咨询案例中,几乎每一位来访者都具备上述五至六条特征。可以说,这些特征基本涵盖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身心状况。
一、完美主义倾向的抑郁原理
完美主义倾向并不直接导致抑郁,它首先引发的是焦虑和内攻击。普通人在面对不完美或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事情时,会主动开解自己,而完美主义者则对事情完成的程度和质量有着严格的预期。
二、防御机制内攻击的抑郁原理
每个人的性格和防御机制不同,内攻击者长期自我否定和攻击,容易引发抑郁。
三、父母有严重情绪积累的抑郁原理
若父母中存在情绪积累者,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孩子的性格和防御机制产生深远影响,增加孩子抑郁的风险。
四、较大压力负面事件的抑郁原理
个体在面临较大压力负面事件时,若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负面情绪可能积累到无法宣泄的地步,进而引发抑郁。
五、缺少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的抑郁原理
若个体缺乏多样化的情绪宣泄途径,负面情绪可能长期积累,难以得到有效释放,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六、脑力消耗多体力消耗少的抑郁原理
运动能够促进快乐物质的分泌,而缺乏运动的个体在遭遇重大打击时,可能因缺少快乐源泉而更容易陷入抑郁。
七、有脾胃虚弱或者睡眠障碍、手脚冰凉、肾气不足的抑郁原理
这些体质特征可能与长期的情绪抑郁和睡眠问题有关,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根据以上描述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预防抑郁症的方法:
- 改变认知,允许接纳不完美。
- 采取良性的内攻击和良性的外攻击相结合的防御机制。
- 积极与父母沟通,消解其中一方的负面情绪。
- 面对较大压力的负面事件时,争取家人和同伴的支持。
- 采取多途径情绪宣泄方式。
- 增加体力消耗,多锻炼。
- 出现脾胃虚弱或睡眠障碍、手脚冰凉时,进行中医调理,改善体质。
但要强调的是,以上特征只是增加抑郁风险的因素,并不意味着具备这些特征的人就一定会患上抑郁症。可能他们只是处于抑郁状态的亚健康阶段。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