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与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与注意事项

杭玉哲 2024-12-12 花茶养生 275 次浏览 0个评论

物理降温是一种治疗性操作,通过物理方法快速降低人体温度。它主要用于辅助治疗由疾病导致的体温异常升高,帮助预防因持续高热引起的失水、惊厥、脏器衰竭等并发症。物理降温的方法简单、有效、安全,适用于成人和儿童。

关于体温的概念

体温,也称为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皮肤温度,即体表温度,指皮肤表面的温度,易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基础体温,指人体在较长时间(6~8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正常体温,则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正常人腋下温度为 36-37℃,口腔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为 36.5-37.7℃。

发热的机制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却不能相应地增加甚至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其实质是:产热>散热=发热。

人体散热的方式

人体主要通过皮肤进行散热,呼吸、排尿、排便也能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

发热的分类

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按发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发热、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和慢性低热。按热型通常分为6种: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和不规则热。

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

临床中常用的退热方法主要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重点介绍物理降温:

  1. 环境降温与身体散热降温

    • 宜勤通风和适当调低室温。
    • 适当减少衣服和被子。
    • 多喝水,吃好睡好。
  2. 物理降温

    •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身体。
    • 酒精擦浴:使用25%~30%的酒精200~300ml擦拭。
    • 冰袋降温:将冰袋置于前额、头顶部、腋窝、腹股沟或单侧颈部。

注意事项

  • 温水和酒精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以10~20分钟为宜。
  • 禁忌部位包括心前区、腹部、后颈部和足心。
  • 观察用冷部位皮肤颜色,防止冻伤。
  • 冰的物品可以有:瓶装矿泉水、酸奶、牛奶、冰袋、冰冰贴、冰水果等。

儿童常用退烧药

对于儿童发热,常用药物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的知识问答

  1. 哪些患者不适合物理降温?

    • 血液循环障碍者。
    • 有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性病灶。
    • 组织损伤、破裂、水肿。
    • 对冷刺激过敏者。
    • 昏迷、老年体弱者。
  2. 为何成人发热也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

    • 酒精擦身会使皮肤紧缩,产生强烈的不适感。
    • 酒精被人体吸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3. 为何小儿发热禁忌使用酒精擦浴?

    • 儿童皮肤薄,易吸收酒精。
    • 可能影响神经发育。
    • 可能导致酒精中毒。
  4. 发热时用冷毛巾湿敷?

    • 会使表面皮肤血管收缩,热散不出去,还可能导致畏寒、浑身发抖等症状。
  5. 给孩子在手心、脚心贴退热贴?

    • 孩子发热时,身体热、四肢末梢是凉的,不建议贴退热贴。
  6. 物理降温后应该多长时间测体温?

    • 物理降温30min后复测体温,判断效果。
  7. 体温超过多少需要使用退烧药物?

    • 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退烧药。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临床常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与注意事项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