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常问:我舌苔厚,湿气重,该如何是好?
“湿气”又称“水湿”、“湿邪”,是身体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如同“死水”停滞,堵塞之处便出现相应症状。
湿气的成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脾虚。
脾是负责水湿运化的。脾的功能若减弱,水湿便会在体内滞留,形成湿气。
二是肾阳不足。肾阳如同身体内的“小火炉”,能将液态水液转化为气态,使之遍及全身。若肾阳不足,“小火炉”火力减弱,水液无法充分转化为气,湿气自然袭来。
了解湿气的成因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对付它。
今天,黄药师将为大家介绍6种能帮你从头到脚祛除湿气的中成药。以下内容仅供科普分享,不做药物推荐,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1、九味羌活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组成。
此药如同感冒时的“拔罐器”,能将体内的寒气和湿气一并拔出。特别是风寒夹湿的感冒,症状包括身体酸痛、头痛、头昏重、脖子僵硬。
它含有羌活、防风等祛风散寒的“高手”,以及苍术这个“祛湿能手”,共同将感冒时的寒气和湿气都清除。
2、香砂六君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木香、砂仁、党参、炒白术等组成。能补气、健脾、和胃、祛脾胃寒湿。若脾虚气滞、湿阻,导致消化不良、打嗝、饮食减少、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厚腻,可使用此药。
香砂六君丸的原始方是补气名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有健脾补气的作用;加上陈皮和半夏,即为六君子丸,增加了燥湿化痰的作用;再加上木香、砂仁,即为香砂六君丸,使健脾祛湿效果更佳。
注意:孕妇禁用。
3、独活寄生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源自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适用于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腰腿冷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它含有独活、桑寄生等能祛风湿的“猛将”,以及杜仲、牛膝等能养肝肾的“后盾”。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肝肾,标本同治。
此方应用广泛,可用于肝肾亏虚兼风湿的中老年腰腿痛、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疾病。
4、二妙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仅含苍术、黄柏两味药,黄柏能清下焦湿热,苍术燥湿健脾,两者结合,能清除下焦湿热,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女子白带异常、阴痒,男子阴囊湿痒。
5、藿香正气水/软胶囊/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人认为藿香正气水仅用于中暑,但这并不完全准确。
其实,它更适合于暑热天气下外感风寒、内有湿邪的情况,如吹空调过多或冷饮过量,出现头痛、头昏、胸闷、胃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正是藿香正气水的用武之地。它也适用于胃肠型感冒。
但请注意,对于夏日高温下中暑,出现头晕、体热、口渴、出汗的情况,藿香正气水并不适用,因为它偏热偏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6、二陈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制半夏、橘红(或陈皮)、白茯苓、炙甘草组成。
源自古方二陈汤。若每日感觉嗓子黏黏的,咳嗽且痰多,色白质稀,易咳出,胸闷、胃胀、恶心、呕吐,特别是早晨吃甘甜、油腻食物后咳嗽加重,并感到身体沉重、易困、头晕目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那么二陈丸非常适合用来消除痰湿。
注意:此方偏燥,燥痰证、痰少不易咳出,甚至咳血者慎用。
#冬日生活打卡季#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湿气不除,越补越毒,6个中成药,帮你吸干五脏湿气,浑身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