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后台留言询问:“血压低该怎么调理?” 众多血压低的朋友,其实主要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阳气若无法有效补充,血压便难以回升。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典型的医案:
这位35岁的女子,高压在80-90之间,低压则在60-65之间徘徊。如此低的血压值,如何支撑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她经常出现头晕、浑身乏力的情况,即使在炎炎夏日,双手也是冰凉的,有时还会感到腰膝酸软。严重时,稍微活动一下就会两眼发黑,几乎无法完成任何活动。
经过西医治疗,症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一旦停药就容易复发。于是,她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经过诊断,患者脉力较弱,舌质偏淡。根据这些症状,我开了这样的药方:
山药、枸杞子、山萸肉、鹿角胶、杜仲、当归、熟地黄、菟丝子、制附子、桂枝、肉桂、党参。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10剂后,头晕、发黑的症状已大大缓解。继续按原方服用一个月后,患者的各种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复诊时,血压状况良好,身体已无不适感。

从症状上看,这位患者是典型的“阳虚”,表现为手脚不温、浑身无力、脉无力、腰膝酸软等。腰膝酸软与肾有关,即“肾阳不足”。
阳气是肾阳之根本,肾阳不足则会导致心阳受损,心脏迸发血液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这位女子的主要问题是“心肾阳虚”。因此,药方中枸杞、山药、熟地滋补肾精;杜仲、桂柔、鹿角胶、菟丝子等温补肾阳;党参益气;当归养血;桂枝温通经脉,阳气得以四通八达。
这样,阳气足了,血压自然而然就能上来。
关于低血压这个问题,中医一般考虑为“阳气不足”。很多阳气不足的人与先天的体质有关,也有因劳累过度导致的。后者多伴有四肢发凉、腰膝酸软乏力、怕冷等现象。
一般这种情况下,多以温阳补气进行改善。中医在调理“阳气”方面,有非常独特的见解。只要能够明确问题的根源,就能对症下药。

总之,“心肾的阳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也是稳定血压的基础。气血在身体内正常流通,阳气才能生生不息。
提醒大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我在用药上都会多加斟酌,所以药物剂量可能会有所增减。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大夫!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血压总是偏低?多是“阳气不足”,中医一名方,巧妙稳定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