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针好?答案原来是这样的

得了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针好?答案原来是这样的

邵雅华 2024-12-13 职场养生 490 次浏览 0个评论

糖尿病指南中明确规定了血糖达到某一数值时的药物使用建议。当餐后血糖高达17mmol/L时,大多数医院的大夫会建议直接注射胰岛素,因为这样的血糖水平极高,急需降低。同样,当空腹血糖超过9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mmol/L时,医生同样会建议直接注射胰岛素,因为这样的高血糖状况极为危险,必须迅速将血糖水平降至安全范围。

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忽视医生的建议,宁愿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来稳定血糖,而不愿服药。结果,三五年乃至十年后,糖尿病的并发症接踵而至。医生原本希望患者服药是为了预防并发症,但患者偏偏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吃药,等到并发症出现后再寻求治疗,这时治疗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糖尿病并发症一旦产生,要想恢复其原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关于吃药还是打针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能通过运动和饮食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就需要服用药物。如果药物也无法降低血糖,那么注射胰岛素就是必要的选择。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血糖是首要任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关于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要对胰岛素笔进行消毒,通常使用75%的医用酒精。记住,一定不能用碘伏,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碘伏会破坏其效果。接着,安装专用的胰岛素针头,并调整所需的胰岛素剂量。

  2. 注射部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可以选择上臂、大腿、腹部和臀部,但通常选择腹部,因为腹部注射最方便,且吸收最快。在腹部注射时,必须避开脐周,因为这一区域血液分布丰富,神经分布也较多,不仅会增加注射时的痛感,还容易导致出血。同时,需要检查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硬结,如果有,应避开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

  3. 注射胰岛素:在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使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后,垂直进针,如患者较瘦或针头过长,可以捏起皮肤或斜着(45度)进针。注射时,要确保针头没有扎到肌肉或血管中,并注意是否有回血。注射完成后,不要立即拔针,应停留10-16秒再拔针,以防止胰岛素滴出。拔针时,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约五分钟。

  4. 注意事项:每次注射胰岛素时,都需要更换注射位置,并确保每次注射间隔至少2厘米。此外,注射针头也需要每次更换,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关于降糖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1. 服药时机:当空腹血糖在7~8mmol/L之间时,可以先尝试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来调整。如果三个月后血糖降至正常标准,则无需服药。如果三个月后血糖仍未降至正常,则需要开始服药。因为治疗越早,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就越晚。

  2. 避免随意调节药量:许多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既然二甲双胍不伤肾,就可以根据饭量来调节药量。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甚至可能导致低血糖的风险。降糖药物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可自行调整。

  3. 联合用药: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现,同时服用两种降糖药物比只服用一种效果更好,且药效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因为这两种药物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增强作用,并减少副作用。

通过遵循正确的治疗和用药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地五谷坊食疗养生网,本文标题:《得了糖尿病,吃药好还是打针好?答案原来是这样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